中欧两方接近于达成协定,布鲁塞尔和北京的谈判人员在相互进入对方市场方面取得突破。《南华早报》早在12月20日的报道中表示,多位外交消息人士表示,他们相信,欧盟和中国可能在2020年年底前达成协定。
此次中欧和解,将是在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爆发贸易战的背景下达成的。然而,拜登还希望与欧盟等盟友建立一个广泛的国际联盟,应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挑战。因此,如果中欧协议签订成功,预计拜登政府将面临更大挑战。
近日,原本被指已近水到渠成,却突然出现变化;不仅传出谈判诸事不顺,中国副总理刘鹤的欧洲之行也被传出临时取消。纽约时报报道则揭露了事态急转直下的内幕,说是因为美国候任总统拜登在背后发挥了影响力,令中欧谈判忽然喊停。
分析指出,中欧之间任何交易,都可能对拜登在贸易方面的雄心造成重大打击。外界关注,中欧谈判走向突然出现美国因素,是否拜登拉拢盟友、抗衡中国的首次出招。
一些媒体没多久前才表示,中欧谈判获得大幅进展,中欧投资协议可望于年底前签署,中国同意为欧盟企业开放更多市场,包括金融服务、製造业和房地产等领域。没想到坏消息来得这么快。
纽约时报报道称,欧洲理事会上周已将一份126页的草案送交各成员国传阅,除了有待解决的措词问题,草案已基本完成。
但是这些努力以及原定12月22日的宣布,却在最后几轮谈判遭遇越来越多针对中国的敌意以及强烈的反对。欧盟成员国反应,协议未让中国足够多地开放经济,也未阻止中国侵犯人权的行为。
值得注意是,美国当选总统拜登提名的国安顾问沙利文12月21日晚在推特上转发了一条关于中欧投资协定有望在2020年年内达成的新闻。
他还评论道:“拜登和贺锦丽政府欢迎与欧洲伙伴,尽早就双方对中国经济活动的共同关切展开磋商。”很显然,沙利文希望欧盟与美国共同应对中国,不希望欧盟与中国达成投资协定。
纽约时报解读称,"这暗示候任总统拜登对这项协议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