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2日,据南华早报报道,由于德国长期领导人默克尔将于今年卸任。中国将维持中欧关系的注意力转向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因为马克龙将会接任欧盟首席对话者的地位。
德国默克尔将卸任,马克龙成为媒体的焦点,欧洲未来看法国?
— TimedNews.com (@TimednewsC) January 2, 2021
All eyes on Macron as Merkel prepares to hand over China policy reins https://t.co/IyTnkxxLzS via @scmpnews
中法关系近日有新的增强迹象。本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欧盟签署了一项里程碑式的投资协定,由默克尔和马克龙一同见证。法国总统在签字后说:“过去几年,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对话得到加强,变得更加平衡。它还在继续。”
德国总理默克尔一直是该投资协议的主要支持者;但协议将由马克龙来帮助推动实施。预计协议将在2022年法国担任欧盟理事会主席期间生效。
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的战略研究基金会的中国问题专家邦达兹说,“随着德国在2021年底的政治过渡,而法国将准备担任欧盟理事会主席,马克龙总统将成为欧洲与中国进行对话的关键人物。”在欧洲人继续低估自身实力之际,如果法国希望欧盟作为整体,将对华问题统一战略作为优先事项,那么2022年上半年的理事会主席任期将至关重要。”
总部位于柏林的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所执行主任霍塔里对此表示赞同,他说:“马克龙肯定会在英国出走欧盟,以及法国轮值主席国的机会下,让中欧政策更具法国特色。
那么,法国对中国一直是什么看法?什么政策?法国总统马克龙一直是在气候问题上与中国接触的主要倡导者,这是法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主要优先事项,2015年,法国推动了巴黎气候协定。
马克龙多次称,西方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中国是幼稚的。2019年,他呼吁“结束欧洲对中国的天真”,并坚持欧盟对中国采取统一对策。随后,在今年4月,他再次用“天真”来形容中国比西方更好地应对新冠的说法。他说:“很明显,发生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在欧盟层面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马克龙一直支持战略自主。什么意思?就是说马克龙不支持美国的“跨大西洋联盟”。他更倾向于欧洲要自主制定战略。不过,欧盟已表示愿意与即将上任的美国拜登政府就中国和印太等问题展开合作。
而北京肯定不愿意看到美国的跨大西洋联盟发挥更大作用。他们一再赞扬法国坚持战略自主。王毅外长去年夏天访问巴黎时说:“我们很高兴看到欧洲实现战略自主,以期提供更多的稳定。在这一点上,中国与法国站在一起,与欧洲站在一起。”
但一位欧盟外交人士对《南华早报》表示,马克龙呼吁战略自主并不意味着对中国采取软路线。他说,“中欧投资协议的根本是打开中国市场。如果北京方面过于积极地看待它,我会感到惊讶。”此外,法国《世界报》周叁报道说,巴黎已向欧盟委员会主席德莱恩明确表示,没有必要匆忙与中国进行任何谈判,荷兰也认同这一观点。
分析人士猜测,接下来几个月马克龙和默克尔今年可能会一起访问北京。无论发生什么,德国仍有望在欧中政策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即便默克尔离任之后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