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印度总理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政府决定将火龙果更名为“莲花果”,其原因是火龙果的“龙”会让人联想到中国,这个理由一时间在西方社交媒体上招来诸多网友的嘲讽。 吉拉特邦首席部长鲁帕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决定将火龙果正式命名为“Kamalam”,是因为火龙果中的“龙”字与中国有关,这不太合适,所以决定将其改名;同时,这种水果的形状神似莲花,且“Kamalam”这个词在梵语中也意指“莲花”。十分凑巧的是,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党徽就是一朵莲花,人民党设立在古安吉拉特邦的办公室也叫做“Kamalam”。这样的“巧合”,难免不让人有所联想。
— TimedNews.com (@TimednewsC) January 25, 2021
随后,更是有印度网友表示,美国第一位女副总统哈里斯在印度被称为“印度的女儿”,其名字中“Kamala”与“Kamalam”极为相似,此次改名背后是否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成为网友反讽当地政府的主要原因。
抛开这一事件本身,聚焦在令人匪夷所思“改名字”的背后,是印度政府过度的臆想,借中印边境局势紧张之势,借题发挥。近年来,随着印度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印度政府极于摆脱当下这个局势,于是印度总理莫迪高喊“印度制造”口号,目的就是去中国化,遂针对中国企业的封杀也是“有目共睹”。印度想吸引国际目光聚焦在自身的产业上,但实际情况却并不容乐观,此番借助“火龙果”改名之势转移本国民众的视线,被网友大肆调侃也不足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