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28日,四川省涼山州冕甯縣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冕甯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銷售打火機、火柴等火源相關要求告知書》(以下簡稱《告知書》):在森林草原防火期(1月1日至6月30日)內,購買打火機、火柴須年滿18周歲,並出示身份證實名購買,每人限購1個。這壹條最嚴防火令引發熱議,分析指出,地方政府“壹刀切”的做法是中共乾部的慣用手法,爲的是擺脫責任,從“舉措”上摘清楚關系,但實際效果很差,很難上令下達,因爲不切實際所以無法執行,這也進壹步說明了中共官員的管理水平堪憂。
【買火柴要實名制 四川涼山州冕甯縣壹刀切政策引熱議】
— TimedNews.com (@TimednewsC) March 30, 2021
最嚴防火令是最白癡防火令! 地方政府“壹刀切”做法是中共乾部的慣用手法,爲的是擺脫責任,從“舉措”上摘清楚關系,但實際效果很差,很難上令下達,因爲不切實際所以無法執行,這也進壹步說明了中共官員的管理水平堪憂。https://t.co/Pcaf2INAqP pic.twitter.com/jrwJ5spg5g
據悉,有記者在走訪位於冕甯縣城的近10家超市和小賣部後發現,當地商家執行政策有鬆有嚴。在未出示身份證或隨意登記信息情況下,記者也買到了打火機。中國自媒體“狐度工作室”評論指出:這種假裝自己在認真防火,不僅是在做無用功,而且還會浪費寶貴的資源,反而可能忽視了那些真正該着力,該投入的地方。
據了解,“最嚴防火令”的出台,當然有其背景。涼山這些年壹直籠罩在火災陰影之下,2019年,涼山木裏縣森林火災造成重大傷亡,30位救火英雄命喪火場。2020年,涼山西昌再次發生森林火災,參與火災撲救的19人犧牲、3人受傷。連續火災造成的重大損失和傷亡,給涼山的森林和草原防火工作,帶來極大壓力。
叁月,正值涼山大部地區風乾物燥、降雨稀少的時期,涼山大部分地區森林草原火險等級維持在高度危險級別,森林火警頻頻響起。在防火形勢異常嚴峻,基層防火投入十分有限,工作屢屢被動的情況下,當地政府采取“最嚴防火令”這種極端的行政管理方式。
“最嚴防火令”立意雖好,但未必有實際效果。“最嚴防火令”的核心有兩點,壹是限購,二是實名,但這兩種辦法,對於減少火災,看不出有多大作用。打火機、火柴每人限購壹個,看似能減少火源的流出。然而,作爲壹種日常用品,民衆家家戶戶恐怕都有不少打火機、火柴儲存,限購管至多能管住增量,卻沒法管住存量。
甚至從記者調查情況看,即便是增量,恐怕都難以管住,當地商家執行政策有鬆有嚴,記者在未出示身份證或隨意登記信息情況下,照樣買到打火機。而購買打火機、火柴即便實名,壹旦發生火患,也無法通過火具追溯始作俑者。
“最嚴防火令”唯壹的作用,就是給民衆生活帶來了不便。這種壹刀切的管理方式,恐怕有執法過度的嫌疑。
當地的數據也說明了這種做法並沒有作用,截至3月28日,冕甯縣查處野外用火等行爲57起,涉及責任人員五十多人。在冕甯縣四十萬人口中,這五十多人,隻占極少數。讓全縣人民爲這極少數人陪綁,受到嚴厲管控火具的懲罰,這不僅不公平,而且也是因噎廢食。
森林草原防火,要想真正取得成效,要做得應該是全面加強野外火源管控、全面加強隱患排查整改,力爭把每個細節都做紮實,如此才能從源頭上遏制火災發生。
森林草原防火,作爲公共安全管理的壹環,必須科學和務實,不可用力用錯了的地方。既誤傷民衆利益,也與防災體系和應急能力現代化格格不入的“最嚴防火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