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拜登政府正準備發布指導方針,延續川普總統此前取消美台交往限制的做法,放寬與台灣接觸的限制,讓美國外交官更容易會見台灣官員,此舉可能會激怒中國,中國可能會將此舉視爲壹種挑釁。
【美國放寬與台灣接觸限制 鼓勵外交官會見台灣官員】
— TimedNews.com (@TimednewsC) March 30, 2021
3月30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拜登政府正準備發布指導方針,延續川普總統此前取消美台交往限制的做法,放寬與台灣接觸的限制,讓美國外交官更容易會見台灣官員,此舉可能會激怒中國,中國可能會將此舉視爲壹種挑釁。https://t.co/mxJYgxJ2Db pic.twitter.com/6yfRJncUML
川普總統此前大大放鬆了讓美國外交官難以舉行與台灣官員會面的限制,專家們正在觀望拜登是否會改變路線。
但據了解拜登政策的人士透露,拜登政府已決定保留川普的許多政策。此前,美國外交官和台灣官員之間接觸的限制已經實施了幾十年,直到川普放寬了這些限制。壹位熟悉指導方針的人士表示,拜登政府的指導方針將重點鼓勵美國官員與台灣官員會晤。另壹位知情人士也表示,對“我們與台灣外交官之間互動的限制……將會消失。”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這項政策是拜登對中國立場日益強硬的最新表現。壹位高級官員上周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他的政府擔心中國大陸正在考慮奪取對台灣的控制權。
據悉,美國對與台灣官員會晤的最初限制是在1979年,當時美國將外交承認從台北轉向北京。然而,今年1月,時任國務卿邁克·蓬佩奧(Mike Pompeo)在國會去年12月通過《台灣保障法案》(Taiwan Assurance Act)後取消了許多限制,該法案要求在180天內進行審查。現任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任命聽證會上表示,他希望與台灣官員創造“更多的接觸空間”。
周壹,美國駐帕勞特使約翰•亨尼西-尼蘭德(John Hennessey-Niland)與帕勞的總統壹同訪問台灣,這是壹個極不尋常的舉動。帕勞是承認台北、而非北京的15個國家之壹。作爲回應,中國派遣10架戰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這是中國四天來第二次大規模入侵。
拜登上台後,與台灣互動頻繁。此前在今年1月,拜登邀請蕭美琴(Hsiao Bi-khim)成爲首位出席台灣總統就職典禮的駐美大使。美國駐日本代理大使約瑟夫·楊(Joseph Young)最近在東京官邸歡迎台灣大使,並在推特上宣布了此次訪問。
在也承認台北政府的巴拉圭表示願意接受中國提供的新冠疫苗以交換外交關系的改變之後,布林肯緻電該國總統,強調與台灣等民主夥伴合作的重要性。壹名美國官員表示,此次公開的通話是有意爲仍承認台灣的國家提供支持。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巴拉圭也在角逐中,中國人正試圖把它挖走。”“我不認爲帕勞目前處於危險之中,但這次訪問是美國支持台灣並保留其15個剩餘盟友的又壹個信號。”
瑪麗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Mary Washington)的伊麗莎白·拉魯斯(Elizabeth Larus)表示,拜登對中國采取了比大多數專家預期的“更強硬的姿態”,但也受益於川普的先例。“台灣的壹些繁重工作川普已經爲他完成了。”
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德裏克•格羅斯曼(Derek Grossman)表示:“人們此前的想法是,拜登政府將會在台灣問題上保持沉默,試圖與北京方面達成某種‘重啓’。”但這並沒有發生。”
第二名熟悉政策轉變的人士強調,雖然拜登不會恢複川普上任前的接觸指導方針,但仍會有限制,包括在任何會晤中展示台灣國旗。“任何與主權有關的事情都是禁區,”這位知情人士補充說。
布林肯最近在國會作證時將台灣稱爲壹個“國家”,盡管美國奉行“壹個中國政策”,承認北京是中國的唯壹政府。
戴維森學院(Davidson College)的台灣問題專家謝莉•裏格(Shelley Rigger)表示:“布林肯非常專業,我不認爲他們是在即興說話,(因此)這是向中國表明,我們不會隻用妳們的詞彙,這可能意義更重大,也更需要付出努力。”
當被問及拜登政府是否決定將台灣列爲壹個國家時,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將繼續與台灣接觸,“符合我們長期奉行的‘壹個中國政策’”。
過去兩個月,美國還派遣軍艦通過了台灣海峽,五角大樓在南中國海進行了罕見的雙航母演習。上周,美國和台灣簽署了壹項協議,以加強兩國海警之間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