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星期叁(3月31日)在壹份最新的報告中分析了中國醫療體系存在的不足之處。這個研究報告說,新冠疫情使中國醫療系統面臨的挑戰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中國政府投入不足 人均醫療開支仍低於其它主要經濟體】
— TimedNews.com (@TimednewsC) April 1, 2021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星期叁(3月31日)在壹份最新的報告中分析了中國醫療體系存在的不足之處。這個研究報告說,新冠疫情使中國醫療系統面臨的挑戰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https://t.co/6ynNZ60HZI pic.twitter.com/u4Nwapch3j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在這份題爲《中國醫療體系:應對新冠疫情前後存在的能力不足》(China’s Healthcare System:Addressing Capacity Shortfalls before and after COVID-19)的工作人員研究報告對中國醫療體系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審視,並對中國的決策者爲應對這些挑戰所做的努力進行了評估。
這份報告說,中國的醫療保健在過去10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應對中國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發病率不斷上升的問題上,它仍然能力不足。
報告指出,中國的人均醫療支出正在增加,但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仍然較低,這主要是由於中國政府的資金投入不足。報告認爲,醫療機構的預算不足是中國醫療系統腐敗盛行的壹個主要原因。
報告發現,中國的醫療體系過度依賴城市醫院來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在中國,醫院隻占醫療機構的3.5%,但卻接待了45%的門診。
報告說,中國的決策者已經將改善醫療結果作爲優先事項,最顯著的是2016年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根據該計劃明確列出的目標,中國政府已經尋求通過各種措施提高其醫療系統的能力,包括合並初級保健設施和醫院以及增加全國的全科醫生的數量。
中國衛生當局顯然非常清楚中國的醫療體系面臨的諸多挑戰。《“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序言說,在中國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持續提高的同時,“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生態環境及生活方式變化等,給維護和促進健康帶來壹系列新的挑戰,健康服務供給總體不足與需求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
傳統中醫藥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的這份報告還說,作爲獲得軟實力的更廣泛努力的壹部分,中國政府在國內外都大力推廣傳統中醫藥,盡管缺乏表明許多傳統中醫藥療法有效性的證明。報告提到,在過去的幾年中,隨着中國政府推動對傳統中醫藥的更大認可,國際組織已經開始將傳統中醫藥納入醫療標準。
中國政府在海外推廣這種擁有千百年曆史的醫藥術時,稱其爲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既“傳統中醫藥”,帶有“傳統”這壹修飾詞,然而在中國國內,這種古老的醫藥術直接被稱爲“中醫”和“中藥”,而源自西方但如今早已普及中國的現代醫藥學則被稱爲“西醫”和“西藥”。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規定要大力發展中醫非藥物療法,“使其在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發揮獨特作用”,並制定了“到 2030 年,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複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的目標。
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中國政府壹方面在國內強調堅持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同時在海外進行“中醫外交”,爲全球抗疫提供連花清瘟等“中國方案”,但遭遇了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