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題目爲《留住富人:香港推出減稅等優惠政策》。文章指出,在香港完全被中共掌握後,不少企業、富人離開,爲了留住富人,香港實施壹項重大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惠及私人股本、對衝基金和其他投資者。並且最近香港還提出要立法,不得要求公司提供敏感信息,這將有利於藏匿資產,可能有利於中國最高領導層,因爲他們對任何有關他們以權謀私的指控都很敏感。
【中共爲留住香港富人推特別政策 間接有利習近平栗戰書等高層】
— TimedNews.com (@TimednewsC) April 8, 2021
爲了留住富人,香港實施壹項重大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惠及私人股本、對衝基金和其他投資者。並且最近香港還提出要立法,不得要求公司提供敏感信息,這將有利於藏匿資產,可能有利於中國最高領導層。https://t.co/LIHIMMGXX6 pic.twitter.com/SzrmzKlWK5
全文援引如下:
政治反對派已被鎮壓。言論自由遭到扼殺。獨立的法院系統可能是下壹個目標。
不過,盡管香港最高領導人對這個擁有700多萬人口的城市采取了更強硬的態度,他們正在爭取壹個至關重要的選民群體:富人。中國高層官員正準備出台新的稅收減免和其他優惠措施,把香港描繪成亞洲最能賺錢的地方,盡管中共正在對這裏施加越來越專制的統治。
到目前爲止,這種宣傳是奏效的。價值30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康橋彙世(Cambridge Associates)今年3月表示,計劃在香港開設壹家辦事處。最近幾個月,投資經理們已經成立了100多家新公司。高盛(Goldman Sachs)、花旗集團(Citigroup)、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華爾街銀行都在增加香港員工。
“香港是僅次於紐約的全球億萬富翁之城,”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年在壹個金融業高管在線會議上表示。
嚇走香港銀行家和金融家的後果對中共來說非同小可。這個前英國殖民地仍然是進入國際金融體系的主要門戶。中國公司需要通過它從全球投資者那裏籌集資金;這些公司和中國富人也依靠它才能更容易地將資金轉移到海外。
因此,北京正在謹慎地保持平衡。它剝奪了香港人民的自由,以阻止對共產黨統治的公然挑戰,比如兩年前爆發的時有暴力的反政府抗議活動。與此同時,它也在努力吸引這座城市的金融階層,以阻止他們遷往新加坡等其他對商業友好的地方。
前高盛大中華區董事長胡祖六在談到中國官員時表示:“這是壹個壹黨專政的國家,但他們很務實,不想傷害企業。”
胡祖六說,對於不涉及政治的金融類型來說,這些變化幾乎不會產生影響。胡祖六也是私募股權公司春華資本集團(Primavera Capital Group)的創始人。“如果妳是銀行家或交易員,妳可能有政治觀點,但妳不是政治活動人士,”他表示。
爲了吸引富人,香港正在實施壹項重大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惠及私人股本、對衝基金和其他投資者。官員們正在采取行動,使香港的資金管理人更容易同大陸的富裕人士聯系起來。中國企業正在香港發售價值數百億美元的股票,推高了華爾街銀行的收益率。
上周,香港的最新舉措是提議限制公司必須披露多少所有權信息,這可能會掩蓋香港的財富。長期以來,中共權貴家族壹直將資金存放在這座城市。
並不是所有人都被說服了。自從去年夏天北京實施壹項廣泛的國家安全法以來,超過1%的居民離開香港。數百億美元從香港本地銀行賬戶流出,進入新加坡等司法管轄區。
香港熠熠生輝的辦公大樓裏,緊張氣氛日益加劇。即使同情政府的高管也拒絕公開發言,因爲他們擔心被捲入北京與華盛頓和倫敦等世界中心之間的政治交火中。香港在疫情期間對人員流動的嚴格規定,可能也會促使壹些外籍人士在學校開始放暑假後離開。
不過,就目前而言,金融公司正加倍努力地在香港發展。在新加坡擔任招聘主管的尼爾·霍維茨(Neal Horwitz)表示,金融業可能會壹直留在香港,“直到船沉沒。”
香港向投資者階層提供的最大優惠是提議取消被稱爲“附帶權益”的投資收益稅,這種收益通常由私募股權投資者和對衝基金獲得。官員們多年來壹直在討論這壹計劃,但直到今年2月才提出法案,未來幾個月可能會在北京主導的立法機構獲得通過。
類似的減稅措施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地方引發了批評。但香港大學商學院金融學教授謝國生表示,香港擔心如果沒有這些福利就會出現資金外流。
“爲了留住這些人,我們必須提供稅收優惠,”他說。
香港還提出了壹個名爲“跨境理財通”的計劃,將使被稱爲大灣區的南部地區的大陸居民能夠投資香港的對衝基金和投資公司。官員們誇口說,這將使外國公司接觸到7200萬人口。香港和大陸官員今年2月簽署了壹項協議,將在壹個未指明的時間啓動試點計劃。
香港金融發展局行政總監區景麟表示,大流行的旅行限制減緩了該提議的勢頭,但它仍是重中之重。
“我想強調中國市場對全球投資者的重要性,”區景麟說。
大陸資金已令香港看起來更具吸引力。數據提供商Dealogic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去年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行新股的公司創紀錄的520億美元募資。今年的新股發行已經籌集了160億美元,其中包括運營中國視頻應用程序的快手籌集的54億美元。這壹創紀錄的開局,在壹定程度上得益於中國企業的推動,由於壹直受到華盛頓的壓力,這些企業在避免去美國融資。
管理這些發行令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衡量銀行收取費用的亞洲行業排名中攀升至前列。高盛的壹位發言人表示,該公司在2021年計劃將香港的招聘速度比去年加快近五分之壹。摩根士丹利壹位發言人說,今年的招聘速度已經加快壹倍。
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首席執行官托馬斯·戈特斯坦(Thomas Gottstein)在3月中旬表示,將把在中國各地的招聘人數增加叁倍,壹名發言人表示,香港員工的增加是其中壹部分。美國銀行正在香港增加人手,而花旗集團表示,僅今年就將在香港招聘多達1700名員工。
英國銀行彙豐(HSBC)面臨着來自中國官方媒體的壓力,要求其遵守黨的路線。彙豐首席執行官尼爾·奎因(Noel Quinn)今年2月表示,盡管如此,彙豐仍在考慮將部分高管遷往香港,因爲“離增長機遇更近壹點很重要”。
去年8月,香港官員降低了設立類似於開曼群島和百慕大等低稅收、不透明司法管轄區所使用的法律架構的監管障礙,投資基金也紛紛湧向香港。政府數據顯示,自那以後已有154家基金注冊。
該市官員上周還提議,允許企業隱藏敏感的所有權數據,此舉可能對企業和中共官員都有利。這項措施最快可能在5月生效,不需要得到立法者的批準。批評人士表示,此舉將使追蹤在香港注冊的公司背後的個人幾乎成爲不可能。
“擬議中的法律將爲腐敗、欺詐和其他犯罪活動提供便利,”前銀行家、長期在香港投資的戴維·M·韋伯(David M. Webb)說。
這也可能有利於中國最高領導層,他們對任何有關他們以權謀私的指控都很敏感。根據壹條可以部分通過公共記錄追蹤的線索,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和中共第叁號官員栗戰書的家人壹度在香港擁有房產。
盡管官員們歡迎商業,但他們已向金融和商界明確表示不會容忍任何異議。今年3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壹個政治顧問團的會議上讚揚了股市和金融業的表現,但也明確表示了對它們的限制。
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商人田北辰出席了這次閉門會議,“給商界的信號非常簡單,”他說。“遠離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