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叁
農曆甲辰年 叁月十六
简体中文
登錄 | 注冊

中國遭生育率斷崖式下滑 揭赤裸現實 官媒“新洗腦”


2021-05-11 时刻新闻 | 聽新聞 國語 | 聽新聞 粵語 【字號】

5月11日,據《美國之音》報道,中國政府5月10日發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宣布,全國人口共14.1億,過去十年人口平均增長率比上壹個十年的平均增長率下降了0.04%。報告說,“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趨勢”。2020年,中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爲1.3。中國的生育率近年來屢屢下滑,越來越多的現代年輕人選擇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中國政府尚未完全放開生育限製,但是逐漸通過推行“家風建設”,弘揚傳統孝道等方式,試圖挽救日漸嚴重的人口危機。

東叁省放開生育限製 : 壹則牽動人心的傳聞

今年2月18日,也就是中國召開全國人大的前幾天,針對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率先在東北地區全面放開人口生育限製”的建議,壹則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於其網站的答復引起了全國乃至世界媒體的關注 – “東北地區可以立足本地實際進行探索”。寥寥幾行回答,引起強烈反彈,大家紛紛猜測東叁省即將全面放開生育限製。除了媒體和社交平台各種討論,2月19日截至午間收盤,A股“二胎概念股”中包括高樂股份、貝因美、愛嬰室在內的多股漲停。儘管衛建委兩天後立刻澄清“東北地區將試點放開生育限製等推測不是答復本意”,對全面放開生育限製的討論網民熱情不減,但是其基本意見可以歸納爲 - 晚矣!

儘管對東叁省近年來各項疲軟的經濟指標和表現衆說紛纭,GDP增速,人均收入和消費往往各地情況差異甚大,壹個不爭的事實是,東叁省近年遭遇嚴重人口下降。經美國之音記者查閱官方數據,東叁省在2014到2019五年中人口減少大約在350萬。

經濟結構轉型導緻東北資源型城市人口加劇外流,空巢現象嚴重。同時,年輕人的生育願望也節節下降。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報告結果顯示,東北地區人口佔全國比6.98%,下降1.2%。人口學家,《大國空巢》作者易富賢介紹,東叁省的總和生育率從1981年的人均1.89,降到2000年的0.9,再到2015年的0.56,此數字遠低於同年的全國平均生育率1.05。

赤裸現實:越來越多的都市年輕人不再願意承擔生育任務

“東北的今天就是全國的明天”,易富賢發出這樣的警告。“年輕人中,20-24歲結婚的人數,2011年還有953萬,到了2018年變成436萬,2019年就隻有365萬了。”

2021年元旦,上海的醫院裏,27個嬰兒來到世間。而在1990年元旦,這個數字則是2784。也就是說,上海2021年元旦新生兒數量僅爲31年前的1%。

北京市衛健委信息中心4月9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市2020年戶籍人口出生數量僅有約10萬人,比2019年的13.2萬下降了24.3%,創下了十年來的新低。

北京大學社會學係教授陸傑華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分析說:“總體來說,80後90後這壹代人,也就是生育主體,他們的觀念發生了改變,不想生太多。他們的人生目標不是生孩子。他們更注重職業發展和滿足個人需要,選擇性在變化。另外,育齡婦女數量和比例在下降,再加上晚婚晚育,造成中國的生育率持續下滑。”

30歲的盧熹從老家山西來到北京生活已經8年,是壹名堅定的不育主義者。原因很簡單:不喜歡孩子。盧熹告訴美國之音記者說:“從小就不喜歡孩子,初中時候就決定不要孩子,家裏其他人也沒有很喜歡,帶孩子玩什麽的都隻是爲了維持基本的責任感。”

叁十歲從中國傳統來看已經是高齡婚育年齡,但是盧熹併不覺得自己是異類:“週圍朋友們有孩子的併不多,很多都養貓,我的大學室友們都沒有孩子,我也沒有壓力。” 唯壹煩心的時候是父母親戚的催促,但是她表示決心不會動搖,併且和好朋友討論過將來共同養老的打算。追劇,旅遊,養貓,談戀愛,她覺得自己的人生足夠充實。

儘管自己併不關心政府是否採取任何措施來解決人口下降的問題,盧熹還是認爲女性權益的提升是關鍵:“我覺得隻有政府更注重女性權益,減少生育成本公司承擔的部分,從而降低在女性在職場受到的歧視,才能緩解低生育率的現象。這還包括男女同生育假,同時注重教育男性在家庭中承擔更多責任。”

沉重的經濟壓力讓現代年輕人生育願望屢創新低

在中國不少育兒網站和論壇裏,“碎鈔機”和“吞金獸”是兩個經常被提起的形容生兒育女花銷甚高的代名詞。從產檢到生產,再從出生到上學,孩子成長的任何階段,父母都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來自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2020年12月發布的壹份研究報告稱,在全國養娃成本最高的10座城市裏,排名最高的北、上、深、廣均在200萬元以上,就連排名第10的長春也要121.5萬元。除此之外,壹二線城市高昂的房價以及醫療養老的支出都是人們不想生娃的壓力之源。

42歲的北京姑娘張楠楓供職於北京壹家日企,結婚十年的她在不要孩子的問題上和丈夫意見壹緻,因爲不想降低生活質量,也沒有信心能養育好下壹代。梁文怡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38歲之前她和丈夫還會受到父母的催促,總以“順其自然”應付過去,現在父母也不再過問了。“有時候也會考慮老無所依的情況,不過時代在發展,以後的情況誰知道呢,過好當下吧。可能是週圍也有不生的朋友,所以沒感覺到任何壓力。當別人談論由於父母帶孩子產生的矛盾和爭吵,由於輔導孩子功課產生的苦惱等等,還挺慶幸沒要孩子的。”

雖然張楠楓偶爾也覺得“孩子是家長改變的動力,能讓家長更加自律”, 但是最終“沒孩子能更好安排自己的時間,隨時來壹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生活方式還是讓夫妻兩覺得更加自由自在。

對於接下來的生育政策,陸傑華教授表示會建議政府全面放開,但是政府是不是採納還說不好,併且即使放開了,效果也不壹定很明顯。“但是放開總比不放開好,這是壹個信號。現在比較急迫的是先放開,然後有壹些配套措施和支持體係再跟上。如果生育率下降到韓國那個水平再回升,難度就更大了。現在生育率即使不回升,保持平穩下降也行,就怕政策還沒調整,已經劇烈下降,那就很難改變了。”

堅持不要孩子的張楠楓卻覺得政策如何其實併不能改變現代女性的觀念。“生育率底其實跟政策沒太大關係,想生的多窮都會生,不想生的政策多好都不會生。政策隻是錦上添花,或是想法搖擺時的砝碼,但是能佔到多大比重就不好說了。”

春節結束後的壹個週末,她和老公臨時決定去河北度了壹個滑雪長週末。在他們看來這可比送孩子去上鋼琴課足球課有意思多了。

官方悄然掀起“輿論引領”:是否爲時太晚?

今年3月召開的兩會發布了長達65章節的“第十四個五年計劃綱要”,其中第45章專門提到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第十叁個五年計劃綱要”中的“積極應對老齡化”壹章相比,十四五這壹部分篇幅增加了壹倍,併且對“壹老壹小”服務項目提出了數量化的要求,比如“新增示範性普惠托位50萬個以上”。其實早在2019年4月 ,國務院辦公廳 就印發了“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但是對於大部分新生兒家庭來說,父母或者保姆幫忙依然是育兒的主要協助方式,找到壹個放心又可負擔的托兒所簡直難於登天。

4月中旬,中央人民銀行很罕見的專門針對人口問題,發表了長篇工作論文“關於我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其中提到“應對人口轉型這種大課題,單壹政策難以奏效。不僅要放開生育,而且鼓勵生育”,被不少讀者認爲是第七次人口普查報告公布前爲鋪墊全面放開生育政策的探測民意的風向標。

在被問到政府應該採取何種措施提升生育率時,易富賢答:“要鼓勵生育,需要全部短闆都補齊。但是短闆在哪裏我們不知道。改善住房,降低房價?首先中國政府沒有那麽多財力。我覺得中國應該放開學術研究,讓很多學者參與進來。這個需要綜合的評估。我們應該允許學者自由的研究如何低成本的提高生育率。”

今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與法治》(叁年級下冊)兩個版本的教材封面引起了家長的注意。改版前的教材封面是壹家叁口在壹起,女兒在放風筝;而新學期發放的教材封面上,女孩手裏的風筝沒了,爸爸媽媽推着壹個嬰兒車:小女孩迎來了弟弟(妹妹)。

對此,有網友戲稱“養孩子太貴了,二胎來了,連風筝都買不起了!”

中國政府加強宣傳傳統家庭價值觀念

3月28日,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關於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壹書,在全國發行。在此之前的幾年裏,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聯)作爲中國婦女工作的官方組織,壹直以開展講座,製作網絡宣傳片,在基層搞活動等形式,努力在全國打造壹種“尊老愛幼,夫妻恩愛,子女孝順,鄰裏和睦”的傳統思想回潮的氣氛。

“現在國家肯定是要鼓勵生孩子,不過倒也併沒有說讓婦女回歸家庭不上班,不然勞動力少了怎麽發展經濟啊。十四五規劃也都比較理性,提出要男女共同休產假。提倡傳統家庭價值觀是最近幾年婦聯主要在抓的工作。但是到了地方上各級政府怎麽具體實施,那就水平參差不齊了。”某位國際NGO駐華代表處工作人員(應受訪者要求匿名)這樣評價道。

然而,“家風建設”如此宏大模糊的主題,到了地方上則經常演變成提倡“女德”,“孝道”,“叁從四德”等與現代社會風氣不甚相符的陳腐陋習。

4月12日,在中國最大的社交媒體之壹“豆瓣”社區上,近十個女權主義的相關小組被封殺,小到幾百人大到幾萬人的小組無壹幸免。分析人士指出,某些主張女性不婚不育的小組觸動了官方的神經,和其鼓勵女性生育的大方針背道而馳,尤其在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發布前夕,這些主張過於刺眼,所以遭到剿殺的命運。

“離婚冷靜法”的出爐可否挽救現代人逃離婚姻和家庭?

而民政部今年剛剛出爐的“離婚冷靜法”則引發“衆怒”。自從2021年元旦施行壹個月的“離婚冷靜期”以來,民衆在網絡上對此新規幾乎是壹邊倒的批評,紛紛抱怨爲何不設立“結婚冷靜期”,新規的設立反而使得壹些人更加恐懼寬進嚴出的婚姻。

“這個冷靜期體現了立法者的苦心。婚姻是壹種高層次的契約,更應該受到到規製。生育應該是婚姻的粘合劑,所以這樣的規定可能促進生育,雖然沒有直接關係。冷靜期的立法目的,應該是讓婚姻回到理性,不要動不動就離婚。”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森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離婚冷靜期也許不能降低離婚率,但是能代表官方的態度:“全世界人都有這樣的價值觀,隻是中國政府更務實,更高效。”

“當然不能說不讓人隨便離婚了就壹定能讓人多生孩子了,但是這個立法是從社會的穩定結構來考慮的。如果大家都很率性,這社會也沒法運轉了。雖然沒法量化,但是我認爲最終還是會影響和促進生育水平的提升的。”

對此,人口專家易富賢也覺得離婚冷靜期的設立對保持傳統家庭價值具有積極意義:“離婚冷靜期是很多國家的慣例,不應該指責。中國現在的離婚率太高了,太容易了。東北的離婚率差不多是日本的叁倍,全球最高,生育率也是全球最低。”

本文中受美國之音記者採訪的兩位人口專家陸傑華和易富賢,以及兩位不願意生育的女性盧熹和張楠楓,在採訪中都對壹件事情看法壹緻,那就是,生育率壹旦下降,就再也很難回升了。政府控製生育率很容易,但是想要鼓勵生育率,卻難於登天。

某位不願意署真名的北京年輕女性這樣告訴美國之音:“對於當今中國的生育低靡問題,也許有壹個貌似可行的方法,那就是製作壹批像當紅電視連續劇‘小舍得’這種溫暖現實主義基調的小甜劇。畢竟很多姑娘包括我看了之後的感受是,雖然有不少拼娃的焦慮和競爭的殘酷,也到處充滿家庭親情尤其是母子之間的溫馨和美好,讓人忍不住想去嘗試避免劇中的尴尬,努力成爲壹名合格的現代母親。”

這可能比“家風建設”講座和製定“離婚冷靜法”更讓女人容易接受吧。



聲明:聲明:時刻新聞編輯發布的文章並不代表時刻新聞的立場或觀點。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elegram




相關文章

  1. “气候变暖”宣传失败后的诡辩 如何确定“全球”最佳温度?
  2. 拜登政府秘密空运32万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拒绝披露机场
  3. 大型新冠疫苗研究显示新冠疫苗与多种关键疾病增加有关
  4. 塔克·卡尔森捅了左媒马蜂窝 独家采访普京全文翻译
  5. 整个未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 - 老萧杂说
  6. 塔克·卡尔森独家采访普京 讨论美国大选、气候变化及LGBTQ+
  7. 中国维权人士李翘楚被判“煽颠罪” 获刑3年8个月
  8. 澳大利亚籍作家杨恒均被中国判死缓 澳外长表示震惊
  9. 阿根廷总统WEF发表演讲 当面揭穿全球精英丑恶嘴脸
  10. 《嫌疑⼈孙任泽之死》 财新记者王和岩特稿
  11.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
  12. 清华大学铊投毒案罪犯仍逍遥法外 受害者朱令病逝

關于我們 | 使用條款 | 隱私策略 | 聯系我們
©2024 時刻新聞 TN2024042403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