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農曆甲辰年 叁月十二
简体中文
登錄 | 注冊

50歲以下無嚴重疾病、育齡婦女、30歲以下者暫勿打疫苗


2021-06-08 时刻新闻 | 聽新聞 國語 | 聽新聞 粵語 【字號】

來源:北美保守評論
作者:林偉雄醫生 / 2021.06.08
原文:低風險人群爲何不應該接受新冠疫苗

今天我寫這篇文章來更新我對疫苗的態度:我現在建議50歲以下的人,特別是身體沒有嚴重基礎病的不要打疫苗;而且強烈反對育齡婦女和所有30歲以下的人打疫苗;對於70歲以上的我還是有保留地推薦。

首先聲明,寫這篇文章對我個人沒有任何好處,甚至會有損。如果我的視頻或文章能被閱讀或收看,不增加我的收入,不像有些人臆想的那樣我要在油管裏面蹭什麽流量。我的也不至於需要幾個評論或點讚才得滿足虛榮心,我每天工作接觸的病人中得到的讚許比這要多得多。寫這篇文章也不增強我的政治觀點。我從開始就認爲川普總統的極速行動緻力快速生產解藥和疫苗乃至壹個抗疫的明智之舉,至今也這樣認爲。而且我堅決主張社會開放政策,反對繼續封閉,當然越多人願意打疫苗,看起來會越容易使人不懼怕病毒疫情和達到社會開放的目的。這篇文章和我做的視頻有可能對我的工作有負面影響,就跟如果妳在大學裏面說妳反對種族批判理論壹樣。

Howard之死

昨天晚上壹個令我心情沉重的電話,更加堅定了我要是這篇文章的決心。這是壹位主內的 J 姐妹,看到我在禮拜六的視頻之後告訴我,他的stepbrother Howard 在打完第2針新冠疫苗之後不幸去世。

Howard 32歲,身體健康,沒有任何心髒病史。要得新冠感染的話,也是完全屬於低危人群,大幾率可以輕鬆扛過。但是因爲以爲打新冠疫苗是沒有危險的,而且很有可能是壹種社會公德,所以就打了。

其實打完第1針以後,有非常強烈的反應,頭痛,渾身肌肉疼痛,就好像得了壹場病壹樣。已經決定不要打第2針的,因爲第2針的反應可能更大。但耐不住各種的社會壓力還是去打了。

打完之後馬上有強烈的反應,整個頭腫起來,渾身疼痛,沒有辦法去上班。這樣的症狀反復了數天之後,他的家人發現他失聯,到他的居所撞開門進去。他們目睹的令人心碎的場面,我就不詳細描述了,但親嘗失去親人之後痛苦的 J 姐妹在哽咽之中說,我壹定要把這個真相告訴更多的人,哪怕這個努力能夠救壹個可能遭遇Howard壹樣命運的人,也讓他死得其所。

她在失去了Howard之後與不同的人交談之間發現,原來疫苗之後意外死亡併非偶然,併非非常罕有的個例。她在不大的社交圈裏面已經能聽到5個這樣可以證實的疫苗之後意外死亡的病例。經曆了壹年多的疫情,還沒有聽說過這麽多死於新冠的人。J自己得過新冠,而她80多歲的父親跟她密切接觸,併沒有染上重病。

J 姐妹告訴我的情況, 其實也與我自己在臨床中直接觀察到的病例很相吻合。我自己也治療了壹定數量的新冠患者,包括有80多歲的患者,都全部度過了感染。而在我的病人接受了疫苗之後,也有好幾個有非常嚴重的反應。

我先前的立場

從疫苗發放開始,到發放了兩叁個月之間的時候,我曾經寫過兩篇文章(見底部鏈接) 分別都是認爲疫苗在高危人群是應該建議;而在低危人群是個人按自己對於疫情的恐懼程度和對壹個用新的技術快速研發的疫苗所壹定含有的不確定性成分的接受度自己做決定,而不需要太過糾結。我所主要批評的是過高渲染的疫情和太過輕易的順服政府強推疫苗而剝奪了人決定權;同時也提醒基督徒,要時常警惕,在我們以各樣個人安全和社會公德的名義下,放棄個人的決定權利和中間所需要的屬靈和理智分析的時候,很容易就會魔鬼的獸印打開方便之門。

人體的免疫係統擔負着保衛人體免受外在和內在敵人侵略的重要功能。免疫係統的壹個特征就是在接觸過某壹種特定的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後,對它產生記憶,能夠在下次再接觸同樣緻病源的時候更快速的剿滅這些疾病原。由於有壹些病原體緻病和緻死,緻殘的能力非常強,像天花,小兒麻痹症,所以疫苗 —— 用 “偽裝病原體” 刺激免疫係統對目標病原體產生辨認和特定的免疫,來防止這些具有高度毒性的疾病 —— 是人類的福星。

但與所有的藥物壹樣,疫苗是對人體正常機製的非自然性操控,所以都存在副作用的可能。壹來,我們所使用的多數疫苗裏面有壹定量的防腐劑,有些人對這些防腐劑有比較大的反應。二來,疫苗是外源性的蛋白。有些人對外源性的蛋白引起的免疫反應比較強,如感到低燒,全身乏力,或者是打了其他的疫苗之後注射部位炎症反應。第叁,還有更少數人會出現壹些相當嚴重的反應,結果有可能是緻命或者是終身的,比如有壹種GBS,或稱爲漸進性的多發性外週神經去髓鞘病,被懷疑是某些疫苗或某些病毒感染之後的自身免疫反應,嚴重時可以引起呼吸衰竭以緻緻命。最後,免疫係統的功能是在與外在的疾病做鬥爭的過程中成長成熟的,我們過多使用疫苗去防治壹些我們身體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可以從容應付的疾病,實際上會影響免疫係統的正常成熟過程,以緻在最近的幾十年裏面過敏和自身免疫疾病數量大大的增加。

我更新對注射疫苗建議的科學依據

上述的這些副作用,包括個案性的極端例子,都是存在於所有疫苗的可能性副作用。如果不是有壹個機理說明新冠病毒的疫苗特別容易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的話,個別極端的例子依然不足以全面改變對疫苗的看法。

但這壹次我正式的改變原來的立場而建議50歲以下不要打疫苗,而且強烈反對育齡婦女和30歲以下的人打疫苗,原因不僅僅是因爲Howard的故事,而且也因爲最近關於病毒和疫苗的發現。

在疫苗推行以後,壹直都存在各樣對疫苗的質疑,有壹些甚至懷疑疫苗本身的目的就是爲了害人,比如納米技術能操縱人體,mRNA能改變DNA,等等。對於這些我不認同。也有人認爲因爲疫苗裏面所含的成分有很多是被列爲毒性物品。但是在所以這壹類的副作用應該是與其他的疫苗接近。在我們常用的疫苗裏面大家都熟知,這些都不是疫苗本身機製上面的錯誤,這隻是個案性的發生過敏或過激反應。

但是,讓我改變主意的是最近由加拿大的壹位病毒學家白拉姆·布裏德爾博士(Dr. Byram Bridle) 發布的兩個發現。壹是關於棘突蛋白本身的緻病作用,二是注射疫苗之後,我們的細胞通過使用疫苗裏面的遺傳代碼(mRNA)製造出來的S 蛋白進入血液係統,併且分布在全身很多不同的組織,特別聚集在女性的卵巢。這兩個發現加起來就需要讓我們非常警惕。(參閱:https://omny.fm/shows/on-point-with-alex-pierson/new-peer-reviewed-study-on-covid-19-vaccines-sugge?in_playlist=podcast)

冠狀病毒之所以被稱爲冠狀病毒,就是因爲這些病毒的立體形狀看起來像皇冠,上面有突出物,突出物的壹個重要成分就是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或簡稱S蛋白。病毒學家壹直知道S蛋白模仿人體裏面的壹個酶,因此能夠通過與某些細胞上的受體結合,從而開啓了進入細胞的大門。但病毒學家壹直以爲S蛋白隻是病毒進入細胞的敲門磚,卻壹直不知道S蛋白本身就是引起重病的機理,通過引起血管內皮的損傷以緻血管內凝血,造成各樣器官栓塞,最後器官衰竭而死。

這就是爲什麽新冠肺炎雖然名爲肺炎,但是在出現重症需要呼吸衰竭的時候,即使是使用呼吸機來支持,依然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死亡。

如果S蛋白本身僅僅是敲門磚,現在的疫苗機製就是把S蛋白的信息通過信息RNA送到人體細胞裏面,讓人體細胞製造這些S蛋白,再被免疫係統辨認,以產生對付它的抗體,豈不妙哉!可是如果這些S蛋白本身是就是重症的緻病因素,那我們把製造S蛋白的信息RNA打到細胞上,就等於把特洛伊木馬送進我們的身體。

關於注射疫苗的問題

那妳會問爲什麽那麽多人打了疫苗沒事呢,隻有少數人出現嚴重反應呢? 主要原因是在接受同樣數量的信息RNA之後,不同人產生S蛋白數量也不壹樣,這個過程本來就不是能夠完全受外界條件操控的。而就算釋放了同樣的S蛋白,也併不是每個人都有同樣的緻病反應,否則的話我們也不會觀察到目前新冠感染之後有如此不同的結果。

可能不少人都或多或少的聽到過壹些關於新冠疫苗注射之後的個案性的不良反應,但是我們也經常聽到官方的報告說不良反應的比率很低,是不是要黑疫苗的人誇大其詞呢?

我們通過這個疫苗不良反應公開匯報網站可以查詢到相關的資料。

這個網站的資料是從美國衛生與公衆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的疫苗不良反應官方資料裏面索取的資料來源,併非根據他們私人的資料。而且這個網站已經發布的資料包括從1991年以來各種疫苗的副作用,可以用其他疫苗的副作用來與新冠疫苗副作用做壹個對比。比如在2019年和2020年流感疫苗注射之後對報告與醫療注冊有關的死亡人數,每壹年都在數十名,而2021年新冠疫苗注射相關的死亡人數是5000多名。

當然這裏面的注射疫苗的基數是1億多人。但是我有相當足夠的理由認爲這裏報道的死亡人數是壹個過低的估計。原因是,像Howard這樣的打過疫苗以後10多天才去世的人,如果屍檢的報告認爲這是由於冠狀動脈阻塞而引起,屍檢報告者併沒有特別注明,這個是由於疫苗所引起的話,就併沒有列入在疫苗相關死亡之中。我自己所主治的病人中也有不少,在打了疫苗之後有相當嚴重的副作用,但是這些副副作用不壹定都被匯報到疫苗的不良反應數據裏面。如果比較保守的估計死亡的人數可能是被上報的兩倍,那麽在1億多注射疫苗的人數之中有1萬人死亡,可能有另外數萬人住醫院。也就是說有1/10000可能的死亡率。而對於新冠感染的健康年齡在65歲以下的人來說,感染新冠的死亡率可能併不比這高,如果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的話。自然感染的死亡率肯定比這個要低。而且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那些聚集在卵巢 S蛋白,即使在沒有引起接種者的死亡,是否會導緻將來生育功能的改變。

再下來壹個問題就是,那些對疫苗有非常過度反應的人,可能也就是那些如果被新冠感染的時候,會得重症的人,所以如果他們沒打疫苗,但卻不幸感染了,是否也會發生同樣的後果呢?我們不得而知。我們所知道的是疫苗所產生的極端不良反應很多發生在健康人的身上,包括壹些健康年輕的運動員,而這些人通常在自然感染中,通常不是得重症的人。作爲醫生,我們製定任何的醫療方案的時候,隻要是不確定,我們就必須首先遵循不要對人造成傷害(first, do no harm) 的原則。死亡人數如此高的任何醫療措施隻要不是用來治療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的情況下都會立即被叫停。這樣的數字我們可以用來對比在過去發生過的被叫停的藥物,很多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數字都低於這個,就可以加上黑框標簽(Black box warning) 向用者警告其危險,或者完全從市場上下架。

那我們面對的疫情是不是有這麽高的死亡率可怕到我們必須把壹個有可能有1/10000死亡率的疫苗呢?對於60或70歲以下的健康人來說,我說不是。對於50歲以下的健康人,在北美目前的條件下得到新冠之後,死亡率不會超過1/10000,如果是學生的年齡的話,還比這個低更多。因此我認爲建議50歲以下的健康人打新冠疫苗是不明智的,建議青少年打疫苗是不符合醫學道德的,如果是強行推行學校學生中打疫苗是犯罪行爲。

妳也許問,設想,得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是1/10000,打疫苗副作用的死亡率也是1/10000的情況下,爲什麽我依然會選擇反對打疫苗呢?因爲當某人不打疫苗的時候,他自己知道對新冠肺炎沒有免疫能力,因此他可以選擇用什麽方式來避免感染新冠肺炎,減少得病的可能性。而當他打疫苗的時候,他就已經失去了減低疫苗副作用危險的任何主動性。因此在我們的醫學倫理裏面,首先總是要選擇不對對方造成傷害。

有人會提出,如果我們不全民通過疫苗而達到群體免疫的話,當病毒的變種來到的時候,我們就無可抵禦。這種可能不是不存在,但是在經曆了壹年多的抗疫過程中,我們看見,雖然同樣是這壹個病毒在肆虐武漢和開始進入美國,在紐約市有非常高的重病率和死亡率,但與很多自然會產生突變的病毒壹樣,在出現的過程中病毒的毒性漸漸的減弱。在還沒有疫苗的情況下首先開放的州如佛羅裏達和德克薩斯內併沒有出現如早期在紐約那樣的爆發。在病毒的毒性逐漸減弱的時候,偶爾出現壹些逐漸產生的突變,如所謂的英國和印度變種,但是這些變種帶來的也是暫時性的小高峰,高峰過後這些病毒也會繼續逐漸改變。印度的小高峰已經下降曲線中,而經曆的這個小高峰之後的印度累計的每百萬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低於美國累計感染人數和死亡率。

可能有人問這麽多的醫生、科學家和有地位的醫療雜志也都發布疫苗的好處,爲什麽我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是反科學嗎?實際上,去年在疫情的中期,來自哈佛,牛津、斯坦福的幾位世界頂尖的流行病學專家就聯名發起壹個《大巴靈頓宣言(Great Barrington Declaration )》。這個宣言指出,保護高危人群的情況下,讓那些青壯年人回復正常生活,在自然的接觸中,讓他們通過自然的低風險感染和達到自然免疫併且達到群體免疫,乃是抗疫最佳途徑。這些頂尖流行病學家和近六萬醫學工作者所簽署的巴林頓宣言因爲遭到媒體和社交媒體的壓製,沒有受到能夠影響決策層的這些科學政客重視。

在推動疫苗的過程中,也有非常不科學的行爲,比如已經感染過的人群,他們已經有了自然產生的抗體和免疫力。就不應該在要求他們打疫苗,在我們應付的大多數絕大多數的病毒感染裏面,比如麻疹,自然感染產生的免疫力比起疫苗產生的免疫力更能持久。但是,很多人就以連感染產生的免疫力不知道是否能夠應對變種,推動這些人也去打疫苗。但是妳想壹下,難道疫苗產生的免疫力就壹定能夠應付變種嗎?

另外,社會對於反面聲音的禁言也令人非常擔心。透過主流媒體和掌控社交媒體的科技巨頭的言論審查,從疫情壹開始就使得任何質疑以福奇爲代表的 “權威專家” 對於疫情來源、治療藥物、疫苗危險等等方面任何的意見都被冠以極端主義陰謀論等等的標簽以緻禁言。但隨着羟氯喹論文造假,郵件門的曝光發現福奇對病毒來源真相的掩蓋,我們越來越有理由認爲,這些專家代表的不是真正的科學,而是用科學包裝的政治和個人目的,質疑這些佔據主流的論調,不但不是反科學,反而是真正尊重科學。

結語

我這次發布的對於疫苗的意見是根據自己綜合了多方面的資料和作出的,不是人雲亦雲。如果個人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自己是否應該接受疫苗決定,我們每人爲這個決定自己負責,承擔後果。這就是在壹個尊重個人自由的國家所應該出現的情況。以妳打疫苗是否爲他人着想這樣的道德綁架的方式往往是出現在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的情況。現在年輕學生常被問到“難道妳不想爲了妳的祖母,祖父的安全去接受疫苗嗎”?這樣帶着沉重道德壓力的問題時可能使他覺得很難拒絕。但是有沒有想到把這個問題去問祖父祖母們,妳願意因爲擔心妳受感染而讓兒孫們冒生命危險打疫苗呢,他們能夠怎麽回答呢?



聲明:聲明:時刻新聞編輯發布的文章並不代表時刻新聞的立場或觀點。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elegram




相關文章

  1. 麻省理工博士潘勤轩承认杀害耶鲁华裔研究生 疑为情杀
  2. 赵小兰亲妹赵安吉死得蹊跷 得州警方进行刑事调查
  3. 大型新冠疫苗研究显示新冠疫苗与多种关键疾病增加有关
  4. 谷歌华裔工程师杀妻案提审 女方想离婚?前女友发声
  5. 河南南阳一学校宿舍突发火灾 大门被锁 13人遇难
  6. OpenAI联合创始人阿尔特曼突遭罢免 已加盟微软
  7. 澳洲记者成蕾刑满释放遭驱逐出境 中国称因间谍罪
  8.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6)
  9.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5)
  10.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4)
  11.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3)
  12.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2)

關于我們 | 使用條款 | 隱私策略 | 聯系我們
©2024 時刻新聞 TN2024042002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