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8日 星期一
農曆甲辰年 二月初九
简体中文
登錄 | 注冊

《蘋果日報》被定爲顛覆性政治組織 港府7月1日前或取締


2021-06-18 时刻新闻 | 聽新聞 國語 | 聽新聞 粵語 【字號】

6月18日,據《聯合早報》報道,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昨早(17日)出動500人搜查《蘋果日報》大樓,拘捕了該報與母公司壹傳媒的五名高層,指控他們涉嫌違反國安法中的“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香港保安局也發信給當地七家銀行,凍結叁家與《蘋果日報》相關公司的1800萬港元(311萬新元)資產。

儘管不少香港市民今天紛紛到報攤購買加印到50萬份的《蘋果日報》,甚至有網民表明“出白紙都照買”,以行動支持該報,不爭的事實卻是,這份“生果報”(港人對《蘋果日報》的昵稱),近壹年來的處境風雨飄搖,頻頻受到建製陣營攻擊之餘,更被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質疑爲“顛覆性的政治組織”,還有傳言指港府將在7月1日前取締《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是不是已經走入終局?

其實,終局可能早已形成。  

《蘋果日報》1990年代末曾有過單日銷量超過53萬份的輝煌日子,但隨着其政治立場與港府、北京的對立越來越尖銳,許多大企業/廣告商在政治壓力下開始對該報避而遠之;加上全球媒體業共同經曆的互聯網震蕩,收費報紙銷量下跌,《蘋果日報》在財務上也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截至去年9月底,母公司壹傳媒全年虧損達1.45億港元,而且是已經連蝕五年,合共虧損16.77億港元。

由於長期虧損,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都是負數,壹傳媒營運主要依賴股東借貸。集團上月透露,與大股東黎智英簽了協議,可向他借取最多7.56億港元,但截至去年9月,集團已經向黎借了5億港元,另外還欠銀行2.6億港元,資產負債比率約35.1%。

換言之,壹傳媒財政本來就堪憂,如今更加上大股東兼金主入獄和“凍資”。

昨天是《蘋果日報》10個月來第二次被警方搜查。上壹次是在去年8月10日,當時出動了200人,同日還拘捕了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其次子黎耀恩,還有部發壹傳媒高層,涉嫌的罪名與上同。

今年5月14日,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曾根據《香港國安法》第四十叁條的《實施細則》,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七成股份以及其名下叁家私人公司在四個銀行賬戶內的資金,估計總值接近4億港元,直接掐斷黎智英的經濟命脈。

壹傳媒事後強調,公司運作不會受到影響,《蘋果日報》將照常出版,黎智英資產被凍結不會影響其向公司及其子公司提供的貸款,集團截至3月31日未經審計的銀行和現金餘額達5.21億港元,就算沒有大股東黎智英注入額外資金,仍足夠公司持續運作18個月(從4月1日起計)。

不過,分析師認爲,隨着當局昨天的進壹步“凍資”,若無新的注資,公司能夠維持運作的時間窗口可能將縮短。

北京最想整治香港教育和媒體?

7月1日是香港回歸紀念日,《香港國安法》也剛好實施了壹年,港府近日在加緊部署在各領域落實國安法。例如,港府上週突然修訂《電影檢查條例》,將《香港國安法》列入電影審查指引;又如香港教育局本週放出消息,稱已增設專責落實《香港國安法》的副秘書長壹職,啓動和落實國安教育。

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4月16日在“求是網”發表文章《完善香港選舉製度落實“愛國者治港”確保“壹國兩製”實踐行穩緻遠》,其中就提到,中央堅定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依法在教育、傳媒等領域推進撥亂反正工作。

港府昨天對《蘋果日報》採取的行動,也顯然被視爲上述撥亂反正工作的壹部分。

《蘋果日報》1995年創刊時走的是小報羶色腥路線,併開創港媒狗仔隊文化,但到了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在任後期,就開始以更多反政府、反北京的政治報道吸引讀者。2003年讓50萬港人走上街頭的七壹大遊行,該報印刷了反政府標語隨報附送,讓民衆舉着遊行,大受歡迎,結果後來這就成了該報的“傳統”:每逢大遊行就隨報附送抗議標語。這種做法和其他反共、親民主派色彩濃厚的報道,使該報漸漸成了港府和北京的眼中釘,旗下記者後來甚至不被允許到中國大陸採訪。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係高級講師呂秉權向“香港01”表示,北京對香港傳媒不滿不是新鮮事,壹直希望有製度化的整頓,尤其2019年反修例事件後,北京希望對香港的製度體係加強治理,《國安法》和修改選舉製度是最優先事項,但其他層面,例如“人心回歸”、意識形態上,都要加以落墨,《香港國安法》第9條就提到,香港特區對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涉及國家安全的事宜,應當採取必要措施,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也指出,香港教育和媒體向來是北京最希望整治的目標,因兩者涉及意識形態的塑造,至爲根本,新聞機構受重點關注,屬正常現象。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4月15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演說中表示:“凡破壞國家安全的,屬‘硬對抗’,就依法打擊;屬‘軟對抗’,就依法規管。”劉兆佳分析“軟對抗”其中壹個元素,是指有傳媒製造輿論抹黑、攻擊特區以至中央政府,散播仇恨。

而官方眼中最近的壹個例子,就是《蘋果日報》4月16日在頭版刊登警察學院開放日壹張小童於鐵路車廂內玩水槍指着同伴頭部的照片,將其與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8月31日太子站警民衝突事件併列,形容畫面似曾相識,結果被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批評爲“假新聞”,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更在立法會指危害國家安全人士利用“媒體、文化藝術及刊物”叁大媒介“播毒”。港澳辦、中聯辦、特區主要官員及官媒數日內也先後發表矛頭直指《蘋果》的言論,這場大合奏當時就引起外界關注當局是否動真格要整治傳媒。

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向來是《蘋果日報》“最忠實的讀者”,不時在社交媒體指責在該報刊登廣告的企業或列數其報道的毛病,他5月15日就在貼文中指出,每逢有大型的反政府活動,《蘋果日報》就隨報附送專門設計、精美印刷的遊行用標語,而《蘋果日報》的大老闆黎智英也是香港所有反對派的最大金主,“世界上有這樣的傳媒老闆嗎?《蘋果日報》真的是新聞機構嗎?……《蘋果日報》在過去兩年不是顛覆性政治組織嗎?”

“顛覆性政治組織”,看來就是北京對《蘋果日報》的定性。

被動手整治的港媒,《蘋果日報》其實還不是第壹家。作爲特區政府部門的香港電台,已經首當其衝——廣播處長李百全今年3月空降後,港台多個節目被雷厲風行地抽起,製作“7·21元朗事件”紀錄片的編導也被告虛假陳述且罪名成立。

作爲民主派最具代表性的媒體,《蘋果日報》成爲另壹個整治目標壹點都不讓人驚奇。

至於港府是不是真的會在7月1日前取締《蘋果日報》,香港保安局長李家超昨天被記者問起時避而不答,但路透社引述壹名負責媒體事務的不具名港府官員說,在北京看來,任何事情都可能危及國家利益,所以他們會收緊壹切:“在所有問題都解決之前,他們不會鬆手。”



聲明:聲明:時刻新聞編輯發布的文章並不代表時刻新聞的立場或觀點。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elegram




相關文章

  1. “气候变暖”宣传失败后的诡辩 如何确定“全球”最佳温度?
  2. 拜登政府秘密空运32万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拒绝披露机场
  3. 大型新冠疫苗研究显示新冠疫苗与多种关键疾病增加有关
  4. 塔克·卡尔森捅了左媒马蜂窝 独家采访普京全文翻译
  5. 整个未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 - 老萧杂说
  6. 塔克·卡尔森独家采访普京 讨论美国大选、气候变化及LGBTQ+
  7. 中国维权人士李翘楚被判“煽颠罪” 获刑3年8个月
  8. 澳大利亚籍作家杨恒均被中国判死缓 澳外长表示震惊
  9. 阿根廷总统WEF发表演讲 当面揭穿全球精英丑恶嘴脸
  10. 《嫌疑⼈孙任泽之死》 财新记者王和岩特稿
  11.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
  12. 清华大学铊投毒案罪犯仍逍遥法外 受害者朱令病逝

關于我們 | 使用條款 | 隱私策略 | 聯系我們
©2024 時刻新聞 TN20240318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