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農曆甲辰年 二月十九
简体中文
登錄 | 注冊

德國選舉影響全球 默克爾執政16年給接班人留下壹盤棋


2021-09-25 时刻新闻 | 聽新聞 國語 | 聽新聞 粵語 【字號】

9月26日,據《BBC News》報道,德國週日(9月26日)聯邦議會選舉,勝出者將從安格拉·默克爾手中接過的不僅是總理權杖,還有壹個刻下她16年執政烙印的德國。這個權力交接標志着持續了16年的“默克爾時代”結束。

默克爾傳給繼任者的,除了16年的繁榮和舉足輕重的國際地位,還有哪些挑戰?

默克爾16年總理任期內,美國和法國曾有過4位總統、英國5位首相、意大利9位總理、日本9位首相,世界經曆了四次重大危機:金融危機、難民危機、英國脫歐和新冠疫情。

觀察人士指出,她把德國從2005年的“歐洲病夫”變成2021年的歐洲經濟支柱之壹和國際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併像壹名“穩重、務實的經理”那樣引導歐洲度過曆次重大危機。

她曾被稱爲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女性,執政16年爲德國內政外交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 經濟持續繁榮,德國的全球影響力得到提升,給世界留下壹筆特色鮮明的政治遺產。

英國《金融時報》的社論說,默克爾留下了這些挑戰:調整經濟結構、推動增長,在歐洲事務和全球安全事務中扮演更主要的角色、對中國採取更強硬姿態併願意爲此承擔在雙邊經貿關係上付出代價的風險。

政治遺產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把默克爾視爲歐洲代言人。他有壹名言:“妳想跟歐洲通話時撥打的是誰的電話?”過去16年裏,這個問題的答案壹直是默克爾。

考文垂大學應用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授麥特·科沃查普(Matt Qvortrup)認爲,默克爾最大的政治遺產是貫徹始終的外交政策,是16年不變的對既有國際秩序的維護。

他解釋說,默克爾首先是壹位奉行務實外交的政治領袖,這與她的兩位前任和導師不同——基督教民主黨的科爾(1982-98)和社會民主黨的施羅德(1998-2005)留給後人的記憶主要是國內政策。科爾任期內完成了東、西德統壹,施羅德在任上改革了國家福利製度,默克爾則以國際和外交政策被載入史冊。

慕尼黑現代曆史研究所馬格努斯·布萊希特肯教授(Magnus Brechtken)對BBC表示,默克爾留給後人的曆史遺產是精神上的,是壹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的特點是“理性、務實、以解決方案爲導向”。

他說:“長期而言,這16年總體來說相當成功,除了經濟成就,也爲國家的未來做好了鋪墊和準備。”

科沃查普認爲,默克爾走了,但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誰要跟歐洲通話,電話還是會接到德國總理辦公室;這是默克爾給後人留下的政治遺產。

叁角關係

默克爾離開時,歐盟面臨壹係列重大挑戰,包括新冠疫情過後的經濟復蘇、氣候變化,以及重新定位歐洲在美國-中國之間的地緣政治角色。

歐、美、中叁角關係中,德國的立場舉足輕重。

歐盟尋求叁足鼎立局面,作爲歐盟領頭羊的德國在其中能起到什麽作用,默克爾離開後將考驗她繼任者的執政理念和智慧。

默克爾執政期間大體沿襲了前任的基本外交政策,尤其注重維護德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利益,其中的關鍵環節是對華經貿關係。

她對德中密切經貿關係的重視招緻美國、歐盟和國內壹些陣營的批評,有評論人士稱她對中國經濟實力“崇拜”、“依賴”,爲了經貿不惜犧牲人權,低估甚至罔顧中國、俄羅斯等威權國家對西方民主世界的威脅。

默克爾執政期間,德美關係逐漸冷淡。她本人壹度是美國跨大西洋政策的熱情擁趸,但在小布什和奧巴馬總統推行外交政策重心向亞洲轉移的戰略後,德國與美國的分歧顯現,關係轉冷,2013年因默克爾手機被美國中情局監聽醜聞曝光而壹度緊張。

國際地緣政治風雲變幻莫測,2021年的時局跟2005年相差甚遠。

2014年,俄羅斯吞併了烏克蘭的克裏米亞半島;2016年,英國全民公投決定退歐,同年,川普以“美國第壹”的口號當選美國總統,高調擯棄多邊主義,對北約多加質疑,發起對華貿易戰的同時也挑戰與歐盟和德國的貿易關係。

美國拜登上台後設法改善與德國和其他傳統盟友的關係,同時逐壹扭轉川普任內推行的外交政策,印太地區成爲全球熱點,美國和盟友通過四國集團和新達成的英美澳AUKUS協議在該地區結盟,與中國抗衡的目的昭然。

無論誰接默克爾的班,德國的對華、對美政策,以及歐盟、美國、中國之間的叁角關係仍將是關鍵的幾步棋。

德國和歐盟

法國《世界報》分析指出,默克爾壹直堅持歐洲大局爲重,歐債危機時頂着國內和歐盟內的反對壓力堅持將希臘留在歐元區,拒絕關閉德國於奧地利邊境,使偷渡者得以從巴爾幹半島湧入歐洲,都基於把歐洲放在對極右翼的恐懼之上。

這是她留下的壹項遺產,是否沿襲,取決於她的繼任者。

BBC記者希爾說,默克爾夫人任期內最具爭議的決策之壹是2015年夏季向數十萬非法移民打開國門。此舉讓她成爲《時代》雜志當年的國際風雲人物,也招緻國內右翼和歐盟部分成員國的責難。

歐洲難民危機爆發後,默克爾開放德國邊境,併推動製定了壹項7500億歐元的大規模救助計劃,包括按配額接受難民,招緻反彈和批評。

西班牙前外長在壹篇公開發表的社論中形容默克爾的策略是“等危機爆發後再採取緊急應對行動”,結果很可能讓不遵守規矩的人得益,比如對難民斷然封鎖國境的匈牙利右翼領導人維克多·奧爾班。

2010年代初期歐元區爆發債務危機,默克爾決定延遲向希臘等負債國提供援助,引發歐洲單壹貨幣可能解體的恐懼,又因爲堅持對希臘的國際救援方案必須包括嚴格的限製條件而招緻抨擊。

但是,從歐元誕生到度過歐債危機,德國對歐洲單壹貨幣歐元的穩定起到關鍵作用。

ECFR資深政策研究員亞娜·帕戈利埃林(Jana Puglierin)和皮亞特·布勒斯(Piotr Buras)分析指出,歐洲人信任德國在壹係列問題上會捍衛他們的利益,而ECFR調查數據顯示,這種信任在兩個政策領域最明顯:經濟和金融、民主和人權。

他們認爲,默克爾的德國在歐盟之所以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壹個主要原因是歐洲普遍認爲她捍衛的是整個歐洲,而不光是德國的利益。

這個接力棒現在傳到她的繼任手中。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副教授亞沙·莫昂克(Yascha Mounk)在《大西洋》月刊撰文稱,不管默克爾的接班人是誰,德國的內政外交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有明顯改變,穩定、寬容的民主體製將得以延續。如果把過去16年稱作默克爾時代,那麽默克爾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講將得到沿襲。

法新社引述分析人士稱,默克爾對歐洲的未來沒有發表過令人印象深刻的言論,但歐盟到現在能保持團結,她功不可沒;不過,她的離去在某些評論人士看來意味着更多變革的可能性。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CFR)分析員指出,應對這些挑戰需要更多“遠見、勇氣”;隻觸及皮毛的改變無濟於事,需要更激進的解決方案,以及爲這些方案提供的政治支持。

國內政績

作爲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之壹,默克爾在確定歐洲和全球政治進程重扮演了關鍵角色,內政方面呢?

BBC駐柏林記者希爾說,默克爾擔任德國總理的 16 年,德國發生了極大改變,也改變了數百萬公民的生活,首先是經濟持續繁榮,德國民衆越來越富裕。

OECD數據顯示,2005-2021年期間,德國人比其他發達國家民衆更富裕,實際人均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增長了將近20個百分點,英國不到5個百分點,法國、加拿大和日本不到10個百分點,意大利下降約7個百分點。

但是,經曆了16年繁榮和推行鞏固競爭力基礎的經濟政策之後,德國經濟活力出現減弱迹象,金融係統的脆弱,以及對數字技術和基礎設施投資不足。

今天德國許多年輕人自出生以來隻知道壹位總理,默克爾。他們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德國的民主製度併不完美但也不差,自己對未來最大的擔心是氣候變化。他們中不少人認爲默克爾政府在碳減排和推動可再生能源開發方面目標不夠遠大,力度也不夠。這個看法不是空穴來風。

歐洲統計局數據顯示,德國人均溫室氣體排放9.9噸,歐盟平均7.8噸,瑞典1.8噸,愛爾蘭13.7噸;2019年交通業可再生能源佔比德國7.7%,歐盟8.9%,瑞典30.3%,希臘4%。

批評者的另壹個擔心是德國在科技和數字技術方面落後於競爭對手。

歐盟數據顯示,公共服務領域和商業領域數字化程度德國在歐盟21個國家排名倒數第六,數字化程度最高的是愛爾蘭,最低的是希臘。

這些也是默克爾留給繼任的政治遺產。

新冠疫情爆發後,默克爾政府的抗疫政策招緻褒貶不壹的評論,但經濟復蘇將是她的繼任者接過的首要任務。

接納難民

默克爾的難民政策壹度引發國內矛盾,但同樣對德國社會有長遠影響。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德國壹直依靠移民來補充勞動力、維持經濟運轉、扭轉人口老齡化趨勢。 七十多年過去後,目前超過四分之壹的德國人有移民背景。

BBC記者希爾指出,隨着時間推移,伴隨難民危機而來的政治緊張已經化解,但仍有少數德國人憤怒不已,將犯罪率升高和恐怖襲擊威脅歸咎於默克爾政府的難民、移民政策;這壹勢力的骨幹是成功進入議會的極右翼政黨 AfD。

AfD對在前東德長大的年輕人的吸引力源於對默克爾的失望——他們以爲東德背景的默克爾會向東部地區傾斜,尤其是經濟和福利政策方面。

也有人批評默克爾在消除德國性別不平等現象問題上留下敗筆;德國男女薪酬不平等在歐洲屬於最嚴重之列,更多女性被擋在商界和政界精英層之外,等等。

不過,默克爾的支持者指出,她出任總理就爲年輕女性樹立了榜樣,而且她的內閣關鍵職位基本上都由女性擔任,包括國防部長。



聲明:聲明:時刻新聞編輯發布的文章並不代表時刻新聞的立場或觀點。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elegram




相關文章

  1. “气候变暖”宣传失败后的诡辩 如何确定“全球”最佳温度?
  2. 拜登政府秘密空运32万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拒绝披露机场
  3. 大型新冠疫苗研究显示新冠疫苗与多种关键疾病增加有关
  4. 塔克·卡尔森捅了左媒马蜂窝 独家采访普京全文翻译
  5. 整个未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 - 老萧杂说
  6. 塔克·卡尔森独家采访普京 讨论美国大选、气候变化及LGBTQ+
  7. 中国维权人士李翘楚被判“煽颠罪” 获刑3年8个月
  8. 澳大利亚籍作家杨恒均被中国判死缓 澳外长表示震惊
  9. 阿根廷总统WEF发表演讲 当面揭穿全球精英丑恶嘴脸
  10. 《嫌疑⼈孙任泽之死》 财新记者王和岩特稿
  11.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
  12. 清华大学铊投毒案罪犯仍逍遥法外 受害者朱令病逝

關于我們 | 使用條款 | 隱私策略 | 聯系我們
©2024 時刻新聞 TN2024032817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