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農曆甲辰年 二月十九
简体中文
登錄 | 注冊

台灣應把握戰略黃金期 現在是提升台美軍事交流的最佳時刻


2021-11-29 时刻新闻 | 聽新聞 國語 | 聽新聞 粵語 【字號】

來源:思想坦克

作者:李洙正 來自某國立大學曆史係所的學匠。關注國際關係、東亞史、法律史、科學史、技術哲學等等。

拜登於11月16日中美峰會後,到新罕布夏州宣傳出席宣傳活動,期間記者問到峰會對於台灣問題的進展,拜登表示:「它(台灣)是獨立的,讓它自己做決定吧。(It’s independent. It makes its own decisions.)」但隨後拜登又解釋:「我說的是他們必須決定——台灣,而不是我們,我們併不鼓勵(台灣)獨立,我們鼓勵他們確實做到《台灣關係法》要求的事,這就是我們正在做的,讓他們下定決心。」

儘管拜登不願意明確化美國和台灣的關係,繼續維持戰略模糊的態勢,但「台灣而非美國必須決定」的說法,相較美台斷交後,美國曆屆政府每逢台灣主權議題即表達反彈與私下強力施壓,無疑釋放出更多政策上的空間——美國不會鼓勵台獨,不過也不會言明在這件事上美國會採取什麽行動。

與此同時,在不直接觸及台灣主權議題上的領域,美台依然持續推進合作關係,根據《自由時報》報導,中美峰會舉行的同時,台灣也派出國安會副祕書長徐斯儉等人至華盛頓,於16、17日參加「政軍對話」(Pol-Mil Talks)和「國防檢討會談」(DRTs)。就在上個月兩次令外界訝異的協防台灣言論後,拜登接著在這個月的中美峰會後拋出「讓台灣自己決定」的言論,不免令人好奇,爲何是現在?

美國開始重新評估中國的危險性

要回答上述問題,必須先回溯到月初美國國防部發布的2021年中國軍力報告。在這份報告裏,除按慣例警告中國威脅外,今年更特別指出,美國「提供使台灣得以維持足夠自衛能力的防禦物資及服務,以對台灣海峽的和平、安全與穩定做出貢獻」,併稱台灣是「重要的經濟和安全夥伴」(頁123)。就在報告發布的同壹天,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也在阿斯本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上明確指出,儘管他併不認爲中國會在未來兩年內奪取台灣,但若接到命令,美軍絕對可以保護台灣免受中國的攻擊。

對美軍而言,中國威脅論顯然已不是茶餘飯後的笑話,或者隻是向國會要求批準更多研發經費的藉口,而是正成爲現實的噩夢。確保台灣自我防衛的能力雖然壹直都在《台灣關係法》裏,但這還是第壹次被寫進軍方的評估報告;中國使用武力成功奪取台灣則被美軍將領承認是壹件可能會發生的事(儘管可能性不大)。

中國的危險性不隻體現在台灣問題上,更有可能發展成對美國的直接威脅。英美多家媒體近日揭露,中國於7月底成功試射了具有搭載核導彈能力的極音速(hypersonic)武器,該武器飛入太空併完成部分地球軌道飛行後落入南海,雖距離目標有些微偏離,但中國在極音速武器的技術上已令五角大廈的官員感到驚訝,因爲美、俄等大國都尚未具備這樣的戰略核武能力,這將對美軍的導彈防禦能力構成挑戰。

隨著中國對台灣、甚至美國自身安全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美國必須在台灣問題上有更進壹步的行動,以避免自認實力已經超越美國、民族主義前所未有高漲的中國誤判情勢,而在西太平洋點燃戰爭的第壹把火。事實上,這次中美峰會的主要核心即在於控管風險,會中圍繞的主題即是台灣問題與兩國的競合。

如此壹來,即不難理解拜登這兩個月來的壹係列言論要對各方傳遞什麽樣的訊號。這是中國第壹次在美國眼中存在感如此明顯,也因此提升美台軍事合作關係的政策之窗(Policy Window)有了開啓的機會。不過,許多民衆可能仍然有所疑慮:美國或許願意出售性能更好的武器給台灣,但美國還會提供更進壹步的協助嗎?如果會,是什麽樣的協助?

擴大美軍協訓範圍

根據總統府方的新聞稿,蔡英文總統在上個月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承認了美軍駐台協訓的傳聞。無獨有偶的是,美國也調整了中國軍力報告的內容,將「外國在台灣駐軍」從中國考慮對台動武的條件中刪除,改爲「外國對台灣的軍事幹涉(military intervention)」(頁115-116)。而中國事後也未就美軍駐台的消息被公開、或中國軍力報告內容被調整,做出任何超出過往慣例的回應。

事實上,中國可能對美軍駐台壹事早有掌握。早在2019年,中國《多維新聞》即獨家披露,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莫健(James F. Moriarty)帶領美方的軍事人員「強勢介入指導」台灣軍隊的訓練和管理。這顯示美、中、台叁方其實已經形成默契(儘管中方必定不滿),即美軍駐台協訓併不會直接促使中國採取軍事行動。

就現狀而言,美國短期內最有可能做的,是增加駐台美軍教官的數量,以及改變訓練項目,打破長期以來隻協訓少數特種人員和教官的慣例,併教授美國設備的使用及維修技術以外的知識,讓現代戰術觀念在台灣軍隊中普及。據《民視》等媒體日前報導,軍醫局將投入41億元,強化處理戰時傷患的量能,以減少戰爭中死亡的人數,而國防部過去的資料顯示,壹旦中國入侵台灣,第壹波攻勢可能就會造成24萬以上軍民傷亡。值得玩味的是,過去軍方內部評估戰爭傷亡的數字是高度保密的,軍事醫學也從來不是國防資源投入的重點,而國防部現在卻在事前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放出內部評估的結果,突然大動作啓動軍事醫療整備,這種觀念的遽然轉變,極有可能就和美軍近來強化和台灣的交流有關。此外,據《聯合報》報導,陸軍司令徐衍璞此前也到夏威夷和美方協商,確認了駐台美軍「特戰合作組」協助國軍提升戰力的訓練模式,併派美軍教官指導海軍陸戰隊突擊艇戰術等項目。

台灣應把握戰略黃金期

在沒有正式外交關係的前提下,美國對台灣可說已釋出極大的誠意。在美中競爭加劇、美國欲在亞洲重建影響力的情況下,台灣的戰略地位愈發重要,美國當然也願意投入比過往更多資源,併冒著更大的風險協助台灣對抗中國的入侵,而不隻限於武器提供者的角色。但美國未來即使願意更採取更進壹步的動作,如實兵協防台灣,最終和中國作戰的主力仍然是台灣自己的軍隊,這就是爲何台灣必須緊抓住這個戰略黃金期,向美國更積極的表達提升自我防衛能力的決心。

以前面提到軍醫局的戰時醫療整備爲例,現在軍方的重點似乎還是放在傷患到院後的處置上,像是購買新的外科設備,及提升手術治療的能力。但根據美國陸軍所編《戰地外科急救指南》(Emergency War Surgery)提供的數據,戰場其實高達90%以上的死亡是發生在到院實施醫療救治前,而有約半數的戰死者是大量出血所緻,且這當中大部分併沒有緻命性傷口,重傷反而不是戰死的主因,隻佔死亡人數中的10%-15%。

因此,國軍有必要藉美台交流更頻繁的機會,跟上美軍最新的戰傷醫療(TCCC,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係統,併比照美軍,在基層士兵間普及個人急救包(IFAK,Individual First Aid Kit),配發以色列繃帶、止血帶、醫療剪刀等急救用品,以提升戰場的存活率,確保有足夠的人力能夠動員對抗中國的軍事入侵。

如果從更大的方向上來說,台灣應該進壹步向美國試探,是否有可能聘請美國的退役人員,以民間顧問的身分到台灣協助訓練。在美國、法國等國家,由承包商提供軍事假想敵的服務,此種做法已行之有年。因國際活動空間受限,台灣長期缺乏和他國軍隊的交流,沒有驗證戰術成效的機會,如果能請美軍退役人員擔任假想敵,駕駛戰機與國軍飛官模擬對抗,將對台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有極大助益。

與此同時,台灣仍應持續向爭取美國聯合演習的機會。目前雖偶有美國專家訪問團赴台觀察國軍的演習情況,但往往隻是走個形式,對於實質戰力提升可說幾無實益。隻有像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持續和美軍實施聯合演習,才能吸收到國際最新的戰術觀念,打破台灣軍隊的封閉文化。最重要的是,隻有美軍和國軍聯合演習,才能確保作戰時美軍和國軍能夠溝通順暢,不會誤擊友軍,併能分享戰術資料,呼叫友軍進行火力支援,如此壹來美國協防台灣的可能性才會增加。



聲明:聲明:時刻新聞編輯發布的文章並不代表時刻新聞的立場或觀點。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elegram




相關文章

  1. “气候变暖”宣传失败后的诡辩 如何确定“全球”最佳温度?
  2. 拜登政府秘密空运32万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拒绝披露机场
  3. 大型新冠疫苗研究显示新冠疫苗与多种关键疾病增加有关
  4. 塔克·卡尔森捅了左媒马蜂窝 独家采访普京全文翻译
  5. 整个未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 - 老萧杂说
  6. 塔克·卡尔森独家采访普京 讨论美国大选、气候变化及LGBTQ+
  7. 中国维权人士李翘楚被判“煽颠罪” 获刑3年8个月
  8. 阿根廷总统WEF发表演讲 当面揭穿全球精英丑恶嘴脸
  9. 《嫌疑⼈孙任泽之死》 财新记者王和岩特稿
  10.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
  11. 清华大学铊投毒案罪犯仍逍遥法外 受害者朱令病逝
  12. 《纽约时报》:81岁的拜登是不是真的“太老了”

關于我們 | 使用條款 | 隱私策略 | 聯系我們
©2024 時刻新聞 TN2024032812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