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据南华早报报道,一份由华盛顿智库全球发展中心、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智囊团,以及美国威廉与玛丽学院的AidData人员编制的报告在周三发布,这份报告的题目为“中国如何放贷”(How China Lends)。报告指出,中国通过放贷控制其他国家。根据中国的合同,如果债务人的政策被认为违反了中国的利益,银行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取消贷款或加快还款。贷款变得更加隐秘,通常会阻碍借款人进行重组。
【中共债务陷阱外交 通过放贷控制小国家 要求极度保密】
— TimedNews.com (@TimednewsC) March 31, 2021
题目为“中国如何放贷”的报告指出,中国通过放贷控制其他国家。根据中国的合同,如果债务人的政策被认为违反了中国的利益,银行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取消贷款或加快还款。贷款变得更加隐秘,通常会阻碍借款人进行重组。https://t.co/toUQXiERzT pic.twitter.com/dKw253cEif
报告发现,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通常包括在受援国的行为有损于中国利益时,允许中国终止或加快偿还的合同。
这项针对中国2000年至2020年与24个国家签署的100份合同(其中47份涉及非洲公共资源)的研究显示,这些行动包括结束与北京方面的外交关系,而这些贷款通常涉及异乎寻常的保密程度,并禁止借款人进行重组。
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对中国的海外投资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其基础设施战略“一带一路”(Belt and Road)下的合同透明度。自2013年推出该战略以来,它一直是中国通过投资和贷款扩大全球影响力的一面旗帜。
包括前美国政府在内的一些人指责中国实施“债务陷阱外交”,在一些国家无法偿还贷款时,中国会要求它们做出经济或政治让步。中国政府已多次否认这一指控,并表示将采取“无附加条件”的方式提供贷款。
这份最新的报告发现,根据中国的合同,如果不同意借款人的政策,中国可以在取消贷款或加速还款方面拥有广泛的自由。例如,在涉及国家开发银行(CDB)的一些合同中,如果借款人(从广义上讲)的行为违反了“一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实体”的利益,国家开发银行(CDB)可以采取此类行动。
报告称:“这些条款要求中国国有机构采取一致行动,增强了它们对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谈判能力。”报告补充称,它审查的所有8份国开行合同,都将与中国断绝外交关系列为“违约事件”。在这100份合同中,有90份将违约事件定义为包括中国或债务国的政策变化。
研究人员表示,这“实际上限制了借款人取消中国贷款或发布新环境法规的政策空间”。
据悉,报告调查的贷款总额为366亿美元,其中76笔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8笔来自国家开发银行,这两家中国最大的开发银行,其余来自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和中央政府。他们的对象是非洲的47个受助者,拉丁美洲或加勒比地区的27个,东欧的11个,亚洲的10个,大洋洲的5个。
这些合同被发现包含“异常广泛的保密条款”,阻止借款人披露条款,甚至阻止承认贷款的存在。
研究人员以喀麦隆为基准,将来自全球28个商业、双边和多边债权人的142笔贷款与中国的贷款进行了比较。根据这项研究,中非国家是唯一一个在1997年至2017年期间公开与非中国债权人所有项目相关贷款合同的发展中国家。
研究人员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合同变得越来越保密,2014年以来的每一份中国进出口银行合同都包含了保密条款。喀麦隆与其他国家的142份贷款合同中,只有两份包含可比条款,而研究人员用于比较的标准商业贷款合同主要要求贷款方承担保密义务。
报告称:“在中国样本以外的国家,借款人的保密义务非常罕见,而且范围狭窄。”
研究人员总结道:“总的来说,我们样本中的合同表明,中国是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的强大而有商业头脑的国家。”
报告称:“与官方信贷市场上的同类合同相比,中国合同包含更详尽的偿还保障措施,同时还包含一些让中国银行相对于其他债权人具有优势的因素。”
此外,研究发现,中国的合同包含将中国国有银行定位为优先债权人的条款,其贷款应优先偿还。
近四分之三的中国合同包含“不加入巴黎俱乐部”条款,阻止借款国通过主要债权国非正式官员小组进行重组。非正式官员小组的目标是找到所谓的“协调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以解决债务国的支付困难。
学者们估计,自2000年代初以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签署了超过2000项的贷款协议,这意味着这份公开合同检查报告调查的合同只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