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 星期四
农历甲辰年 二月十九
繁體中文
登录 | 注册

李克强突然重提中共官场痼疾 对一些官员无奈 狠批尸位素餐


2021-11-28 时刻新闻 |  国语 |  粤语 【字号】

11月29日,据《多维》报道,在经济增长率放缓,2021年第三季度GDP增速只有4.9%的情况下,外界普遍预期中国第四季度GDP增速将进一步放缓,经济动力问题将延伸至下一年。近期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就经济形势召开座谈会,提醒各地方政府要为市场主体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1月22日至23日考察上海过程中,李克强就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警告中国发展遇到的新挑战交织迭加、超出预期。要求地方政府在出台相关经济政策措施时,要避免采取运动式、冒进式、一刀切措施。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证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李克强还要求:坚持政府过紧日子,集中财力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保基本民生和基层运转。国家对地方转移支付将更多直达基层,省级财政也要加强对县级以下的支持。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工作。

上述讲话映射出目前中国有些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不仅仍然存在动式、冒进式、一刀切施政措施,甚至可能存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过程中,截留资金现象。

事实上,自从2013年3月正式担任中国国务院总理以来,李克强已经多次就中共官场的各种不良现象发声。而当下李克强重提官场痼疾,既是一种警示,也是基于当前严峻内外局面为长远计。

为官不为致政策无法落实

2014年,高压反腐、推进二次改革是当时中共政坛的最大政治。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是不求有功、但求无错心态作祟,另一方面是面对新的改革措施能力不足,消极懈怠成为中共官场一种现象。

2014年5月30日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和与会官员有一场颇为犀利的讲话,“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李克强一针见血地指出,“说的难听点,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并向在座的官员们发出诘问:“在座的各部委,国务院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了没有?你们各自的责任履行了没有?......各位,你们要‘守土有责’啊!”

同年10月8日的中国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李克强再批为官不为现象,态度更为严厉,“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对那些混日子、不作为、得过且过的行为,要严厉问责”。

2015年3月中国全国两会期间,在统揽全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两次提及并严词申饬为官不为现象。几天之后,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李克强曾举例说:“去年(2014年)还有1万多亿的资金存量没有用,一些地方给了钱、批了项目、供应了土地却没有用,就是因为不作为。”当年的两会闭幕后会见中外记者时,李再次重申:庸政懒政是不允许的,“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就是不办事,这是为官不为啊,必须严肃追责”。

针对腐败、为官不为以及其他多种官场乱象,从中纪委,到国务院乃至政法委,中南海派出多种形式的巡视、督察小组到地方。比如最早由中纪委牵头派出的中央巡视组、后来的国务院大督查、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以及中央环保督察,及至2018年因陕西 “秦岭违建别墅案”而曝光的中共“中央办公厅督查室”以及相应的中办督查组。遗憾的是,中央政府加大监督力度的同时,两种消极现象随之出现。

形式主义窠臼加重基层负担

一种是随着反腐和改革的推进,敦促下级和基层官员落实政策的初衷在督查过程中被扭曲、异化成为“形式主义”。

大约从2018年开始,不断有中国媒体报道基层政府普遍被冗繁的督查考核压得喘不过气来。基层官员自嘲沦为“表哥”“表姐”(花费大量时间填写各种表格)。

李克强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批评“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重留痕轻实绩,加重基层负担”。与之呼应,中宣部旗下《半月谈》披露,2017年4月,原中国环保部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开始历时一年、共计25个轮次的环保督查,而在环保部督查之前,相关县市还要自行提前检查几次,再有各类专项整治检查和日常的监察督导,仅环保一项平均每半个月就要检查一次。

运动式、一刀切治理导致怨声载道

太过注重形式的督查制度,甚至加重地方政府不作为或者乱作为。表现出来的就是另一种官场现象——对中央政策的运动式、一刀切执行。

从2016年前后开始,无论是在创城、创卫(创建全国卫生城市)过程中,还是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大气污染治理等工作时,各种“严打”“专项整治”“专项行动”等仍是地方政府选择频率较高的治理方式。

2017年年末至2018年年初,因为“煤改气”而出现华北地区企业被“一刀切”停产、民众冬季无法取暖的现象一度引发舆论热议。人民网曾汇总各种官场乱象并总结道:迎接环保督查,“先停再说”;落实转型升级,“一关了之”;倡导清洁取暖,“强制禁煤”;创建文明城市,“牌匾统一”;疫情防控,人为扩大防控范围、提高防控标准,把“非必要不返乡”理解成“绝不能返乡”。

为了提高政府效能,中国国务院推出“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这一似乎是面向市场的政府改革,其实直指各种官场乱象的根源——权力使用不当。李克强曾为之做注解,“‘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计利当计天下利,要相忍为国、让利于民,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

这就让“放管服”改革对于官场顽疾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这种“抽薪”显然不会一帆风顺。2020年9月11日,李克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现场,指出在改革过程中有的官员“为改而改、自拉自唱”“只要权力不要责任”。及至2021年11月22日至23日李克强考察上海,再次提及深化“放管服”改革,并提前警告政策制定与执行要避免采取运动式、冒进式、一刀切措施。

可见,对于中南海来说,这一场权力改革,尚且任重道远。(本文原发于香港01周报,此处略有编辑)



声明:时刻新闻编辑发布的文章并不代表时刻新闻的立场或观点。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elegram




相关文章

  1. “气候变暖”宣传失败后的诡辩 如何确定“全球”最佳温度?
  2. 拜登政府秘密空运32万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拒绝披露机场
  3. 大型新冠疫苗研究显示新冠疫苗与多种关键疾病增加有关
  4. 塔克·卡尔森捅了左媒马蜂窝 独家采访普京全文翻译
  5. 整个未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 - 老萧杂说
  6. 塔克·卡尔森独家采访普京 讨论美国大选、气候变化及LGBTQ+
  7. 中国维权人士李翘楚被判“煽颠罪” 获刑3年8个月
  8. 澳大利亚籍作家杨恒均被中国判死缓 澳外长表示震惊
  9. 阿根廷总统WEF发表演讲 当面揭穿全球精英丑恶嘴脸
  10. 《嫌疑⼈孙任泽之死》 财新记者王和岩特稿
  11.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
  12. 清华大学铊投毒案罪犯仍逍遥法外 受害者朱令病逝

关于我们 | 使用条款 | 隐私策略 | 联系我们
©2024 时刻新闻 TN2024032814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