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农历甲辰年 三月十八
繁體中文
登录 | 注册

华纳制片公司推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


2021-05-03  |  国语 |  粤语 【字号】

1927年5月3日,华纳制片公司推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给电影世界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

应该说,电影从来都不是无声的。在声音进入电影之前,人们借助乐师给电影配乐;在日本,甚至有专门的说唱演员,当影片放映时,他们以说唱形式讲解影片的内容。所配乐曲一般是由乐师根据银幕展示的剧情即兴演奏;但有些影片,例如1908年的法国影片《吉斯公爵被刺》,则由著名的作曲家圣-桑专门为它作曲。放映时,乐师根据作曲家提供的总谱演奏。不用说,演奏的规模视条件而定:大多数是由一位乐师独奏(钢琴或小提琴),有时由几位乐师合奏,偶尔则出动交响乐队。

 

当1927年美国出现有声片之后,上述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伴音不再只是配乐;环境音响和对白的闯入银幕,使已趋成熟的影像艺术面临改型的危机。在此之前,电影是在“无声无色”的条件下成为一种新型艺术的。它不仅没有为“无声无色”感到遗憾,相反,“无声无色”恰恰是使电影成为艺术的一个基本条件。

如今,声音的闯入打破了已经形成的“元素平衡”。所以,在有声片出现的初期,一些艺术家和电影理论家对声音抱有怀疑,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电影观众对声音的态度却是一致给予欢迎。在默片时代形成的影像艺术面临着自身被淹没的危机。电影艺术家们对声音的态度由怀疑、对立到采纳的转变,使这种“危机”转变为发展的“契机”。爱森斯坦等人关于有声片的宣言,他们的“音画蒙大奇”的理论主张和艺术实践,是上述转变的典型代表。

到30年代,声音已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默片时代已经出现的类型片,由于声音的出现而更趋成熟,更多样化;至于音乐喜剧片、警匪片,如果没有声音就无法出现和发展。声音也为电影表现提供了更具写实效果的条件。在“音画艺术”趋于成熟的30年代,写实主义思潮几乎波及各国电影作品。

爵士歌王(1927)


声明:时刻新闻编辑发布的文章并不代表时刻新闻的立场或观点。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elegram




相关文章

  1. 魏书钧《河边的错误》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
  2. 重庆公厕刚换卫生纸 大叔大妈疯抢 1分钟全没
  3. 中国观众凌晨刷爆《灌篮高手》史无前例的冠军
  4. 货车闹区对撞一路碾压 整条街行人消失 惊悚影片
  5. 特斯拉车载镜头泄露车主隐私 影片外流 “全裸”
  6. 媒体沦落,不休不止!中国媒体人为谁而战?
  7. 电影《小熊维尼:血与蜜》取消港澳公映 片名犯忌
  8. 从越战难民到赢得奥斯卡 华人演员关继威太传奇
  9. 香港官员称杨紫琼是“香港演员” 未提关继威 引争议
  10. 习近平党内党外两套发言 现代史上最大的魔术之一
  11. 丰田工程师为造电动车拆解特斯拉 赞宛如艺术品
  12. 杜琪峯柏林影展炮轰独裁者对付电影 微博被封

关于我们 | 使用条款 | 隐私策略 | 联系我们
©2024 时刻新闻 TN2024042608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