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农历甲辰年 二月初十
繁體中文
登录 | 注册

立陶宛因挺台湾遭受德国大公司施压 中共经济胁迫升级


2022-01-21 时刻新闻 |  国语 |  粤语 【字号】

1月21日,据美国之音报道,因力挺台湾而得罪北京的波罗的海小国立陶宛现在又面临德国大公司要求它让步的强大压力,连表示支持立陶宛并反对北京经济胁迫的欧盟贸易官员至少目前也似乎束手无策。

自从立陶宛政府去年同意台湾以“台湾”名义在维尔纽斯设立代表处以来,中国政府对立陶宛施加了强大的政治、外交和经济压力。北京不仅将两国外交关系由大使级降为代办级,而且对立陶宛实施全面的经济制裁和报复。很多立陶宛出口商已经接不到中国新的订单,多个不同产业也已传出中方停止更新或批准进口许可,或对产品提出莫须有的抱怨,例如来自立陶宛的农作物有病虫害等等。

立陶宛的出口商品现在运抵中国口岸之后根本无法在中国海关清关。连包括德国公司在内的欧洲跨国公司也已受到终止与立陶宛合作的压力,否则含有立陶宛零部件的欧洲出口产品会在中国海关面临刁难和管控的风险,甚至让这些跨国公司失去苦心经营几十年的中国市场。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话以及看到的通信内容报道说,部分受到影响的欧洲企业已经直接向立陶宛的政治领袖施压,要求他们化解与北京的争端,否则目前落户立陶宛的企业可能被迫撤离立陶宛。

路透社报道说,欧洲许多跨国企业都受到冲击,但是受创最重的是德国的汽车行业。

德国-波罗的海商会在一封致立陶宛外交和经济部长的信函中表示,从中国进口的机械和零部件以及立陶宛产品向中国的出口已经停摆,有些企业可能不得不从立陶宛出走。

该信函呼吁立陶宛两位部长寻求一个“建设性的办法”恢复与中国的关系,因为“企业基本的商务模式已成问题,有些公司可能不得不关闭它们在立陶宛的生产线”。

去年12月,立陶宛总理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曾经会晤一些企业领导人,听取他们的关切。德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巨头大陆(Continental)公司的主管也曾与会。

路透社引述一位与会者的话说,西莫尼特被告知,企业的损失高达好几亿欧元,而且如果这项争议持续,并干扰全球生产的话,损失还将飙升。

本月初,立陶宛总统瑙塞达(Gitanas Nauseda)曾发言称,维尔纽斯同意台湾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是一个“错误”,不过他的发言立即遭到西莫尼特总理、外交部长兰斯伯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以及立陶宛议会议长希尔利特(Viktorija Cmilyte-Nielsen)的严词驳斥。

瑙塞达本周也与企业领袖举行了会晤,而且他在会上也被要求要让立中之间的争议“立即降温”。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话报道说,欧盟委员会主管经济政策的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思(Valdis Dombrovskis)也曾试图调解北京与维尔纽斯之间的争端,因为过几个月中欧可能再次举行峰会,而立陶宛是欧盟27个成员国之一。

路透社在报道此事时表示,将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处改名,从名称中去掉“台湾”或许是一个解决办法,因为台湾驻美和驻欧洲其他国家的代表处都是使用“台北”而不是“台湾”的名义。但是修补中立关系仍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中国外交部在回应路透社的一份声明中指责立陶宛政府背信弃义。

“要让中立关系重回正轨,立陶宛必须先要端正态度,并采取确切的行动改正错误,”中国外交部的声明说。声明同时否认中国曾对立陶宛施加经济压力。

不过欧盟一位发言人则表示反对经济胁迫。“我们支持立陶宛。立陶宛的出口就是欧盟的出口。”

该发言人表示,欧盟已经寻求与中国化解分歧,同时“收集事实与证据”,看看中国是否有违国际贸易规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为捍卫我们的权力而采取行动,”发言人说。

立陶宛迄今为止仍没有想要妥协的迹象。瑙塞达总统在本周与企业领导人会晤时曾表示,立中之间的争端应该由(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去解决。

路透社引述一位不愿具名的立陶宛官员的话说,布鲁塞尔作为中间人介入至关重要;但是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立陶宛官员却认为欧盟支持立陶宛的话也只是说说而已,因为欧盟官员也在劝立陶宛妥协。

中立争议使立陶宛工业全面受到冲击,因为它的许多工厂生产的家具、服装、汽车零部件等产品全都是为了外销。目前有成百上千集装箱的商品和零部件动弹不得。

路透社引述两位知情人士的话说,这个争端已经波及全球供应链,而德国大陆公司的产品受限则直接冲击到它的客户宝马和大众汽车公司。

不过面对路透社的问询,大众表示生产未受影响;而宝马和大陆公司则拒绝置评。

为了支持立陶宛免受中国经济胁迫,美国向立陶宛提供了6亿美元的出口信贷;台湾也先后设立2亿和10亿美元的两个基金,协助受困的立陶宛企业。但是,这些资金对欧洲大型跨国公司遭遇的损失而言可能只是杯水车薪。

即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的法国也表示要加速通过《欧盟贸易防卫法》,这样在中立争端中就可以惩罚中国。但是对中国贸易特别倚重的德国未必会支持这一法案。连欧盟对中国采取法律行动都有困难,因为受到影响的欧洲公司全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名字公诸于世。



声明:时刻新闻编辑发布的文章并不代表时刻新闻的立场或观点。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elegram




相关文章

  1. “气候变暖”宣传失败后的诡辩 如何确定“全球”最佳温度?
  2. 拜登政府秘密空运32万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拒绝披露机场
  3. 大型新冠疫苗研究显示新冠疫苗与多种关键疾病增加有关
  4. 塔克·卡尔森捅了左媒马蜂窝 独家采访普京全文翻译
  5. 整个未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 - 老萧杂说
  6. 塔克·卡尔森独家采访普京 讨论美国大选、气候变化及LGBTQ+
  7. 中国维权人士李翘楚被判“煽颠罪” 获刑3年8个月
  8. 澳大利亚籍作家杨恒均被中国判死缓 澳外长表示震惊
  9. 阿根廷总统WEF发表演讲 当面揭穿全球精英丑恶嘴脸
  10. 《嫌疑⼈孙任泽之死》 财新记者王和岩特稿
  11.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
  12. 清华大学铊投毒案罪犯仍逍遥法外 受害者朱令病逝

关于我们 | 使用条款 | 隐私策略 | 联系我们
©2024 时刻新闻 TN2024031903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