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 星期日
农历甲辰年 三月二十
繁體中文
登录 | 注册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2)


2023-09-30 时刻新闻 |  国语 |  粤语 【字号】

第一章 感受 vs. 事实和理性是一场教育权的战争

1.1 新教育理念的兴起

我们那一代的传统教育,基本上和我们上上代人没有本质的区别。父母是家庭的权威,小孩子干得好就表扬鼓励,干得不好就批评。批评完了就讲道理。讲道理也不听,任性发脾气,那就等着一顿臭骂,甚至一巴掌就招呼过去了。讲的道理往往也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都是些生活常识。譬如你不学习以后就喝西北风;你不能要啥我们就买啥;你不能任性给别人添麻烦...之类。咱们长大了,某一天想起来小时候的丑事,有时候还是觉得父母该打该骂,自己确实活该。有时候也嫌弃父母教育上犯的错误造成了自己的问题。但某天自己当了父母,意识到父母只是普通人,往往又能理解和原谅。这肯定不是最好的教育形式,但几百年来都这样发展,也没见的出啥大问题。就算最后亲子代关系再不好,也能够相认相处。(个别不负责任或恨娃族的父母,那种性质的打骂和本文说的不是一回事,请注意区分避免抬杠)

接触洋人群体,发现他们50,60年代前也是大抵如此。小孩子也是要挨打挨骂的。

打骂这种事情,没有父母喜欢。父母进行这类操作,往往都有内疚感。一直以来,各种教育方法,育儿探讨也不鲜见。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儿童感受大于一切”的明显倾向。一开始,是否定情绪有好有坏,要父母尊重各种情绪。然后是对传统的严厉教育形式进行批判,同时上升到了要以表扬为主,要让孩子在正面情绪中长大。

这波操作的确抓住了为人父母的圣母情节。而父母不同意这个的,尤其是那些传统点的,还相信父母必须维持威严,奖惩分明的,肯定打骂有一定价值的家长们,不但会因为这个趋势感到内疚,甚至被社会慢慢的排挤和批判。“感受第一”开始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和“政治正确”。

于是我们看到了就算小孩瞎画瞎写一通,爸妈也夸是天才;看到了熊孩和他的Karen父母,容不得别人一点批评,动则就是“你伤害了我孩子的感情,要道歉”。看到了吹牛也能被奖励的“我将来要当宇航员,爷爷奶奶可高兴了,奖励我...”这种无厘头广告。看到了小学因为一个孩子鸡蛋过敏,就要全班小朋友不准带鸡蛋做午餐的荒唐事。因为他们说,“Be Nice”。

作为新父母,我当时也差点上了道。后来及时发现不对劲。为什么呢?简单的常识和推理:如果孩子愿意做的,不需要你父母管;所以需要你父母管的,自然是孩子不愿意做的,有情绪的。现在你要我把娃的感受当地一位,这不恰恰跟教育是矛盾的吗?无限放大感受第一,那逻辑,事实和理性难不成还要让位在感受后面?我不知道别人,反正我家没有跟风。我的小孩已经快成年,一切正常。

这种疑惑,直到我后来知道更多的事情才恍然大悟。这种教育方法和社会趋势根本不是偶然的,孤立的某种流行文化,而是激进教育议程的重要基础。至于起源的那些似是而非的心理学研究,看起来有科学支撑。但细细研读发现无非只是片面的选择和引用,和歪曲性的解读支持自身观点的论文而已。跟变暖教,食物金字塔...这些骗局一样,本质都是借科学之名做政治议程的推广而已。连手段套路都一摸一样(圣母心+恐惧+科学权威)。

那么这种社会意识的推动,到底导致了那些后果呢?首先阵亡的就是传统的严厉教育手段。

【未完待续】

【西行小宝】QiC



声明:时刻新闻编辑发布的文章并不代表时刻新闻的立场或观点。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elegram




相关文章

  1. “气候变暖”宣传失败后的诡辩 如何确定“全球”最佳温度?
  2. 拜登政府秘密空运32万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拒绝披露机场
  3. 麻省理工博士潘勤轩承认杀害耶鲁华裔研究生 疑为情杀
  4. 赵小兰亲妹赵安吉死得蹊跷 得州警方进行刑事调查
  5. 大型新冠疫苗研究显示新冠疫苗与多种关键疾病增加有关
  6. 塔克·卡尔森捅了左媒马蜂窝 独家采访普京全文翻译
  7. 整个未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 - 老萧杂说
  8. 塔克·卡尔森独家采访普京 讨论美国大选、气候变化及LGBTQ+
  9. 中国维权人士李翘楚被判“煽颠罪” 获刑3年8个月
  10. 澳大利亚籍作家杨恒均被中国判死缓 澳外长表示震惊
  11. 谷歌华裔工程师杀妻案提审 女方想离婚?前女友发声
  12. 河南南阳一学校宿舍突发火灾 大门被锁 13人遇难

关于我们 | 使用条款 | 隐私策略 | 联系我们
©2024 时刻新闻 TN2024042810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