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农历甲辰年 三月十八
繁體中文
登录 | 注册

BBC列通货膨胀七大原因 忽视货币超发强调气候变化影响


2022-01-23 时刻新闻 |  国语 |  粤语 【字号】

1月23日,据《BBC News》报道,从购买食品杂货到家居取暖,日常生活成本正在急剧上升——不仅在英国,在世界各地也是如此。

目前的全球通胀——即物价上涨率——正处于2008年以来的最高位。以下我们来总结一些原因。

1. 能源与汽油价格上涨

石油价格在全球大流行疫情之初曾经下跌,但是之后需求又重新飙升,并且达到了七年以来的高位。

美国的汽油目前平均价格是3.31美元一加仑(约3.79公升)——而一年前每加仑价格是2.39美元。英国和欧盟的情况也与之相似。

天然气的价格也在飙升,世界各地的中央供暖系统账单都令人泪目。

令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是亚洲的需求,以及去年欧洲的寒冬令天然气储备大减。

2. 缺货

全球大流行疫情期间,很多日常消费品的价格也窜升了。

去年的封锁期间,被困在家中的消费者都花很多钱在家居用品和修葺上,因为他们不能去餐厅,也不能去旅行。

从那时候开始,像亚洲等地的生产者——很多在新冠疫情封锁期间面临关闭——就疲于应付这些需求。

这导致像塑胶、混凝土和钢材等材料的短缺,从而推高了价格。木材在英国的价钱在2021年比平常上涨多达80%,在美元甚至高于平常价格的两倍。

像耐克(Nike)和好市多(Costco)等大型美国零售商都提高了它们产品的价格,因为供应链的成本已经提高。

还有微晶片的短缺,这些是汽车、电脑和其他家居用片的核心部件。

3. 运输成本

全球的航运公司都被全球大流行疫情之后大幅上升的需求压得喘不过气。

这意味着零售商要付更多钱来将产品送到店铺里。结果这些成本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将一个40英尺标准货柜从亚洲发到欧洲,目前的成本是1.7万美元(12480英镑)——比一年前的1500美元(1101英镑)贵10倍。

伴随的还有航空运输费用的上升,而欧洲货车司机人手的短缺也令情况越发恶劣。

运输的瓶颈似乎在12月有所缓解,美国开始能够应付其港口的大拥堵情况。

但是奥密克戎(Omicron)以及未来其他新冠病毒变种的出现,可能会抵消这些增益。

4. 薪酬上升

在全球大流行疫情期间,很多人离开了打工生涯,或者换了工作。

在美国,根据劳工部(Department of Labor)资料,去年4月份有超过400万人辞职——是这个数字有纪录以来最大幅度的一次上升。

结果是,各企业都面临招聘司机、食品加工工人和餐厅侍应生等的问题。

一项对50家大型美国零售企业的调查显示,94%都存在填补不了职位空缺的问题。

结果是,各家公司都不得不提升薪酬或者提供签约奖金来吸引或者留住员工。麦当劳(McDonad’s)和亚马逊(Amazon)均提供200至1000美元不等的入职奖金。

雇主的这些额外成本又会再次转嫁给消费者。全球服饰品牌“Next”计划在2022年提高产品售价,并将此部分归因于工资的上涨。

5. 气候变化的影响

世界很多地方的极端天气也助长了通货膨胀。

飓风艾达(Ida)途经墨西哥湾并破坏了美国石油设施时,全球石油供应受到了冲击。

去年严冬的一场风暴令得克萨斯州很多大工厂需要关闭之后,晶片需求未能满足的问题进一步恶化。

咖啡的成本也有飙升,因为世界最大的咖啡产地巴西经历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之后,遇到了惨淡的收成季节。

6. 贸易壁垒

更多高价的进口品也促成了价格的提升。据估计,英国脱欧之后的贸易新规,令欧盟向英国的出口在2021年上半年下降了约四分之一。

今年,很多旅欧的英国旅客也须重新支付手机漫游费用。

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几乎是以涨价的方式被完全地转嫁到了美国的消费者身上。

中国电讯巨头华为(Huawei)在去年表示,美国在2019年对该公司施加的制裁,正影响着美国的供应商和全球客户。

7. 疫情补贴终结

世界各地政府正在减少向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各行业提供补贴支援的力度。

在全球大流行疫情期间,全世界的公共开支和贷款均有上升。这导致税收上升,从而又加剧了生活成本的压力,因为大多数的薪酬并没有改变。

很多发达经济体都有政策保护工人——比如强制休假等——以及一些福利政策来保护最低收入群体。

一些经济学家表示,随着支援的措施接近尾声,这些政策也有可能推高通胀。

编者按:尽管以上7点看上去是通货膨胀的一些表面原因,导致通货膨胀的本质因素是各国货币超发,特别是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显著的。2021年美国房价平均涨幅大约30%,带动了物价的全面上涨。另外,各国新冠疫情防控封锁措施阻碍了人员与物资的流动,导致了人力物力大量短缺,美国至今仍有1100万工作缺口,加剧了物价上涨势头。最后,把通货膨胀归结于气候变化如果不是愚蠢的,那至少是荒谬的,这是左派一贯的叙事作风。



声明:时刻新闻编辑发布的文章并不代表时刻新闻的立场或观点。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elegram




相关文章

  1. “气候变暖”宣传失败后的诡辩 如何确定“全球”最佳温度?
  2. 拜登政府秘密空运32万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拒绝披露机场
  3. 麻省理工博士潘勤轩承认杀害耶鲁华裔研究生 疑为情杀
  4. 大型新冠疫苗研究显示新冠疫苗与多种关键疾病增加有关
  5. 塔克·卡尔森捅了左媒马蜂窝 独家采访普京全文翻译
  6. 塔克·卡尔森独家采访普京 讨论美国大选、气候变化及LGBTQ+
  7. 澳大利亚籍作家杨恒均被中国判死缓 澳外长表示震惊
  8. 台积电考虑在日本建厂生产3纳米芯片 政府发债券扶持
  9. OpenAI联合创始人阿尔特曼突遭罢免 已加盟微软
  10. 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被罚40亿美元 主管赵长鹏认罪
  11. 关于亚太经合组织拜习会 你需要知道的六个关键问题
  12. BBC:联合国认为以色列对加沙的袭击可能构成战争罪

关于我们 | 使用条款 | 隐私策略 | 联系我们
©2024 时刻新闻 TN2024042607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