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農曆甲辰年 叁月廿五
简体中文
登錄 | 注冊

中共疫情政策大轉向“故意”的?換屆時期 信任缺失


2022-12-21 时刻新闻 | 聽新聞 國語 | 聽新聞 粵語 【字號】

12月21日,據《BBC News》報道,近日,中國在新冠疫情措施方面的重大轉向讓民衆措手不及,隨着時間推移,藥品不足、醫院人滿爲患、甚至血庫告急等問題紛紛爆出。

公共政策專家對BBC中文表示,此次中國選擇開放的時間點非常糟糕,而且壹直以來, 政府缺少清晰且明確的開放路線圖,準備明顯不足。

倉促的轉向

11月,中國各地包括上海和北京爆發大規模的抗議示威活動,反對嚴苛而又花樣翻新的新冠封控措施,有抗議者甚至喊出讓習近平下台的口號。

自12月開始,中國官方突然不再提堅持了許久新冠“清零”政策, “清零”這個名詞也從官方會議和文件中瞬間消失,各地政府轉而大幅放鬆新冠限製措施。

11月11日,中國政府發布了防疫“二十條”,放鬆了管控措施。12月7日,發布防疫“十條”,進壹步放鬆管控,包括縮小核酸檢測範圍,不再對跨地區人員要求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等。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銮對BBC中文表示,這次開放的時間點非常糟糕,本來就是流感高峰期,加上又有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可能形成“叁疫大流行”(tripledemic)。

今年1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就曾在壹次學術會議上表示,今年冬季,全球都面臨着新冠肺炎疫情和流感疫情疊加流行的風險。

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政治學教授陳澄指出,這次政府在出現抗議活動後突然放開管控,而且是在藥品到位和第四針開打之前,令不少人錯愕。

“原本支持放開的人已經對政府不滿,如今不少原本支持‘清零’的人也對這次轉向感到不知所措。這種情況肯定會傷害社會對政府的信任,”陳澄對BBC中文表示。

陳澄認爲,“二十條”出台就是政府準備轉向放棄清零的清楚信號,抗議活動其實給政府創造了壹個轉向的機會。

“要放棄壹個堅持已久,而且是被當作壹個重大政績的政策併不容易,也難以給社會上仍然擁護‘清零’的人有所交代,”陳澄說。 她說,不管有意還是無意,政策轉向過於倉促導緻了目前的混亂,那些不願意放棄“清零”的人除了對政府不滿,也有新的指責目標。

近日,有聲音批評參與“白紙”抗議的人, 認爲他們要爲目前中國防疫的被動局面負責。

吳木銮也認爲,中國政府在疫苗普及和藥品儲備等方面準備不足。

“我不覺得他們有任何準備。國際上的經驗已經很清楚,最重要的準備工作就是給老年人打疫苗。另外如果藥品儲存足夠的話,大家怎麽會去搶呢?”

缺席的路線圖與社會契約

在放鬆管控前,許多國家會先提出壹個路線圖,安排壹個步驟接壹個步驟要怎麽做。吳木銮指出,政府會與民衆形成壹個社會契約(social contract),但在中國完全沒有這個過程。

“大家都不喜歡疫情帶來的各種限製措施,許多政府就會說,妳要我移除限製,那這個社會契約我們要重新做,基本做法就是打疫苗,從年紀比較大的人開始,然後慢慢放寬限製。”

吳木銮以新加坡爲例指,去年6月,新加坡聯合領導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貿工部長顔金勇、財政部長黃循財和衛生部長王乙康在媒體聯名發文,提出關於疫苗接種、病毒檢測和治療的壹係列計劃和方案,與民衆商榷,逐步邁向新常態。這是新加坡的“路線圖”。

與新加坡對比,吳木銮指出,中國政府很多解釋工作沒有做好,也沒有做好準備,中國早就應該引進保護率更高的復必泰疫苗。

“2021年(中國)損失了很多機會。當時很多國家、不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在推行疫苗策略,多輪施打疫苗;特別是mRNA新冠疫苗起到很大作用。中國公司復星代理的‘復必泰’疫苗就是此類疫苗,而中國浪費了這個機會,”吳木銮說。

“很多國家在做新的社會契約的過程中,老百姓會更加信任政府。本來中國民衆對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是相對高的,但中國的裂痕反而加深了。”

信任缺失

上個月的大規模抗議行動折射出民衆對政府的不滿,目前的這種缺醫少藥的混亂狀況似乎還在加深這種不信任感。

中國國家衛健委近日報告每日新增感染僅3000餘宗,與社交媒體上報告的大批人感染的現狀完全不符。在死亡人數方面,國家衛健委在放開管控後僅報告寥寥數例死亡,均在北京。這些數字受到了廣泛的質疑。

另外壹方面,網絡上許多聲音質疑中國對“新冠死亡”的定義較爲狹窄。

週二(12月20日),北京大學第壹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召開新聞發布會上稱,國家衛健委最近明確對死亡病例進行相關判斷,由新冠病毒導緻的肺炎、呼吸衰竭導緻的死亡歸類爲新冠病毒感染導緻的死亡,而以其他疾病,基礎病,比如心腦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導緻的死亡就不歸類爲新冠導緻的死亡。

他還稱,爲了更好地規範新冠疫情導緻死亡的統計,目前也在做壹些培訓,要採取會診和死亡討論的方式,來最後判定這個病人到底是死於新冠還是死於其他的基礎病。

對於未來的措施,陳澄認爲,如果政府要重新建立社會信心,壹些補救措施刻不容緩。除了推廣第四針,調配抗原、藥品這些已經開始做的事情以外,政府在信息發布上應該更加主動。

她指出,現在正處於中國政府換屆的“青黃不接”時期,不少問題在明年春季之前恐怕得不到解決。

“李強政府壹上來,就要面對疫情和經濟的巨大挑戰。如果應對不當,不僅會令人質疑二十大的人事安排,更會進壹步削弱社會對政府的信心。”



聲明:聲明:時刻新聞編輯發布的文章並不代表時刻新聞的立場或觀點。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elegram



一周最热
  1.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后疫情时代关于新冠大流行的50个疑问

相關文章

  1.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后疫情时代关于新冠大流行的50个疑问
  2. “气候变暖”宣传失败后的诡辩 如何确定“全球”最佳温度?
  3. 拜登政府秘密空运32万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拒绝披露机场
  4. 大型新冠疫苗研究显示新冠疫苗与多种关键疾病增加有关
  5. 塔克·卡尔森捅了左媒马蜂窝 独家采访普京全文翻译
  6. 整个未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 - 老萧杂说
  7. 塔克·卡尔森独家采访普京 讨论美国大选、气候变化及LGBTQ+
  8. 中国维权人士李翘楚被判“煽颠罪” 获刑3年8个月
  9. 澳大利亚籍作家杨恒均被中国判死缓 澳外长表示震惊
  10. 阿根廷总统WEF发表演讲 当面揭穿全球精英丑恶嘴脸
  11. 《嫌疑⼈孙任泽之死》 财新记者王和岩特稿
  12.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

關于我們 | 使用條款 | 隱私策略 | 聯系我們
©2024 時刻新聞 TN202405031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