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農曆甲辰年 叁月十九
简体中文
登錄 | 注冊

教育避坑指南 - 妳的孩子不會成功就對了(12)


2023-09-30 时刻新闻 | 聽新聞 國語 | 聽新聞 粵語 【字號】

3.4 面包,馬戲和角鬥士文化

上壹節我們討論了爲什麽學校不再是學習的地方。學習這個事情,就那麽幾科,所有人都必須在這有限的賽道上競爭,那麽自然大多數人都不會是獲獎者。因爲感受第壹,所以群體博弈最終必定達到這樣的均衡,也必須同意“學習不重要”,這樣才能讓大多數人感覺良好。同時政府也是樂見這種結局的。

但年輕的心都喜歡競爭,他們的能量又何處安放呢?這時候,體育就派上了用場。和學習不壹樣,體育設計上百個項目,上百個賽道,所以其空間可以容納多得多的“成功者”。可以讓更多的人得到“成功”的感受。即便作爲旁觀看客,體育提供的娛樂價值也遠遠大於學習。

請注意,這裏說的體育不是說壹般強生健體的鍛煉。而是說競技體育。通過運動得到強健的身體當然是好事,但強健的身體和獲得獎牌的體育競爭毫無關係。

而這壹節,我將從3部電影來闡述關於競技體育對教育的摧殘,以及精英和政府能是如何利用體育來愚民的。

第壹部是2000年上映的電影《角鬥士》。羅馬帝國的昌盛是建立在不斷地擴張戰爭基礎上的,隻有不斷的擴張才能維持帝國的經濟運作。此過程併非是服務於底層人民,而是爲了滿足上層的權力欲望。爲維持權力穩定,上層必須提供給底層兩個基本東西,壹個是維持生存的物資,面包;壹個是轉移注意力的伎倆,角鬥士文化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娛樂。

殘忍血腥的角鬥滿足和吸引了百姓的注意力,讓他們無心再關注自身生存發展困境。無休止的角鬥鮮血,可以讓這種毫無意義的內耗遊戲永遠持續下去。貧民嗜血欲望永遠得不到滿足,這種娛樂也就永遠不會停止。而觀衆的狂熱,又給了角鬥士虛假的榮譽感,讓其暫時忘記自身奴隸身份,擁抱歡呼併自願送上自己的性命。

劇中主角,由將軍貶爲奴隸的Maximus當然深知角鬥士文化的虛無和觀衆的嗜血和無知,於是他發出了這樣的呐喊和拷問。“Are you not entertained?”(妳們看夠了吧?!)

面包和馬戲,現在何嘗不是如此。時間已過1000年,殘忍的厮殺被各種體育運動所代替。觀衆還是觀衆,站在看台上爲毫無意義的角逐呐喊。運動員則沉浸再觀衆的歡呼中,爲所謂榮耀拼上壹切。

體育比賽壹年接壹年永不停歇,不斷重復,新人換舊人。它不會創造任何實際的商品,不會把人類文明提高半步,不會解決任何現實困境。但卻可以用無休止的重復娛樂佔用參與者和圍觀者壹大塊生命。

少數職業化的體育賽事,參與者還可以獲得實際的報酬,成爲職業。但多數運動因爲觀衆規模不夠,無法職業化,參與者到了年齡就隻能選擇退出。除了病體什麽都得不到。我們都聽說過奧運舉重冠軍退役淪爲擦澡工的故事。當初拿金牌的時候,舉國歡慶,被衆人捧爲英雄,這種極緻的成功都是短暫幻覺,破滅後直接從天到地。別以爲西方國家會有所不同。壹個非職業化運動的運動員年輕時候無論有多風光,退役後還是該幹什麽幹什麽。因爲運動耽誤了時間,損傷了身體,其之後生活反而更爲艱難。不說幾十年,隻要幾年當初爲妳歡呼的觀衆,誰還會記得妳呢?所謂榮譽,無非隻是自己騙自己。

政府需要馬戲,群衆需要馬戲,妳作爲傻子甘當這個角色當然會得到表揚,等妳過氣自然卸磨殺驢,用完既抛。哪有什麽榮譽,毫無意義,都是虛妄。

話雖如此,依然有無數學生前仆後繼的投入各種競技運動。因爲在當下失敗的教育下,學生尤其是底層無法從學業和生活中獲得成就感,而體育卻成了他們自尊的需要和對成功渴望的唯壹出口。即便爲了這短暫成功和虛妄的榮譽,他們也樂於付出壹切。《百萬美元寶貝》是2004年的壹部電影。底層女孩麥琪爲尋找人生意義找到拳擊教練Frankie訓練,併慢慢走上運動成功生涯。這種榮譽和自尊讓其感覺是生命全部意義所在。最後不顧教練勸阻,冒險挑戰危險對手,落得個全身癱瘓。教練在掙紮和內疚中拔管結束了她痛苦的生命。

Frankie雖然是教練,但對Maggie更像是父親,所以我不知道他在最後壹刻是否後悔。我們群友的小孩,很多的目標都不是運動員,而是其他的職業。然而卻在大環境中或多或少主動或者被動的選擇了運動,而家長們壹心想讓小孩運動出成績。但妳要知道,他們的競爭對手裏面,壹定有如同Maggie這種,除了體育沒有其他選擇,爲了成功連命都可以搭上的人。那麽妳要好好想清楚了,競技二字就意味着妳的小孩也需要有同樣的付出和冒同樣的風險。別人是沒有其他選擇,妳的小孩也是如此嗎?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比如每週練15個小時羽毛球,小小年紀就腕骨綜合征的。還有未成年,膝蓋先出問題的。劃船劃傷肩膀的...多如牛毛。爲了什麽,就爲了哈佛體育學院的錄取機會?(我在之後會談到這些名校的問題)這樣的身體考上大學又有啥用?

前壹節我們論述了,在學校裏面,學業應該永遠是最重要的,沒有之壹。如果要在學業和體育之間選壹個,壹定是學業而不是體育。即便是在最底層的垃圾學校,也應該如此。2005年的《卡特教練》講的就是這樣壹個故事。黑人街區的中學生,除了打球啥都不懂。卡特教練來後,要求他們先考試及格才能練球,遭到父母炮轟,差點被家長,學校,社區聯合驅逐。卡特教練堅持立場,最終讓球員們通過了學業。這樣壹群原本高中畢業後就淪爲街頭混混的孩子,在學業通過後加上籃球成就能得到獎學金,併最終改變了命運。

卡特教練是個有遠見的人,但學生家長們不是。他們目光短淺,落在了學校和社會設定好的小框框裏走不出來。如果不是因爲教練,他們的孩子本應注定失敗。就好比卡特教練給自己的學生所總結的。

面包和馬戲,現在何嘗不是如此。時間已過1000年,殘忍的厮殺被各種體育運動所代替。觀衆還是觀衆,站在看台上爲毫無意義的角逐呐喊。運動員則沉浸再觀衆的歡呼中,爲所謂榮耀拼上壹切。

體育比賽壹年接壹年永不停歇,不斷重復,新人換舊人。它不會創造任何實際的商品,不會把人類文明提高半步,不會解決任何現實困境。但卻可以用無休止的重復娛樂佔用參與者和圍觀者壹大塊生命。

少數職業化的體育賽事,參與者還可以獲得實際的報酬,成爲職業。但多數運動因爲觀衆規模不夠,無法職業化,參與者到了年齡就隻能選擇退出。除了病體什麽都得不到。我們都聽說過奧運舉重冠軍退役淪爲擦澡工的故事。當初拿金牌的時候,舉國歡慶,被衆人捧爲英雄,這種極緻的成功都是短暫幻覺,破滅後直接從天到地。別以爲西方國家會有所不同。壹個非職業化運動的運動員年輕時候無論有多風光,退役後還是該幹什麽幹什麽。因爲運動耽誤了時間,損傷了身體,其之後生活反而更爲艱難。不說幾十年,隻要幾年當初爲妳歡呼的觀衆,誰還會記得妳呢?所謂榮譽,無非隻是自己騙自己。

政府需要馬戲,群衆需要馬戲,妳作爲傻子甘當這個角色當然會得到表揚,等妳過氣自然卸磨殺驢,用完既抛。哪有什麽榮譽,毫無意義,都是虛妄。

話雖如此,依然有無數學生前仆後繼的投入各種競技運動。因爲在當下失敗的教育下,學生尤其是底層無法從學業和生活中獲得成就感,而體育卻成了他們自尊的需要和對成功渴望的唯壹出口。即便爲了這短暫成功和虛妄的榮譽,他們也樂於付出壹切。《百萬美元寶貝》是2004年的壹部電影。底層女孩麥琪爲尋找人生意義找到拳擊教練Frankie訓練,併慢慢走上運動成功生涯。這種榮譽和自尊讓其感覺是生命全部意義所在。最後不顧教練勸阻,冒險挑戰危險對手,落得個全身癱瘓。教練在掙紮和內疚中拔管結束了她痛苦的生命。

Frankie雖然是教練,但對Maggie更像是父親,所以我不知道他在最後壹刻是否後悔。我們群友的小孩,很多的目標都不是運動員,而是其他的職業。然而卻在大環境中或多或少主動或者被動的選擇了運動,而家長們壹心想讓小孩運動出成績。但妳要知道,他們的競爭對手裏面,壹定有如同Maggie這種,除了體育沒有其他選擇,爲了成功連命都可以搭上的人。那麽妳要好好想清楚了,競技二字就意味着妳的小孩也需要有同樣的付出和冒同樣的風險。別人是沒有其他選擇,妳的小孩也是如此嗎?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比如每週練15個小時羽毛球,小小年紀就腕骨綜合征的。還有未成年,膝蓋先出問題的。劃船劃傷肩膀的...多如牛毛。爲了什麽,就爲了哈佛體育學院的錄取機會?(我在之後會談到這些名校的問題)這樣的身體考上大學又有啥用?

前壹節我們論述了,在學校裏面,學業應該永遠是最重要的,沒有之壹。如果要在學業和體育之間選壹個,壹定是學業而不是體育。即便是在最底層的垃圾學校,也應該如此。2005年的《卡特教練》講的就是這樣壹個故事。黑人街區的中學生,除了打球啥都不懂。卡特教練來後,要求他們先考試及格才能練球,遭到父母炮轟,差點被家長,學校,社區聯合驅逐。卡特教練堅持立場,最終讓球員們通過了學業。這樣壹群原本高中畢業後就淪爲街頭混混的孩子,在學業通過後加上籃球成就能得到獎學金,併最終改變了命運。

卡特教練是個有遠見的人,但學生家長們不是。他們目光短淺,落在了學校和社會設定好的小框框裏走不出來。如果不是因爲教練,他們的孩子本應注定失敗。就好比卡特教練給自己的學生所總結的。

他從籃球教練角度,他看到整個係統在強調體育時候,根本不關心學業,以至於他們這種垃圾學校,很少有人考進大學,大部分人最後成爲罪犯。所以他說“這就是壹個故意設計來讓妳失敗的係統”。雖然是個籃球教練,他卻說出了我們整個文章的同樣核心結論,設計這個係統的人的利益出發點,根本就不是妳的小孩的利益。(甚至妳的小孩的失敗對他們或許還是個好事)

如果所有學校近乎變態的癡迷於體育文化,所有高校獎學金都要求體育這種課外成就,沒有體育同學都要霸淩和嘲笑....在這種係統設計下?明明知道競技體育塑料獎牌沒意義,明明知道孩子不喜歡,明明知道有風險和巨大付出,能有幾個家長敢我行我素拒絕參與呢?

【未完待續】

【西行小寶】QiC



聲明:聲明:時刻新聞編輯發布的文章並不代表時刻新聞的立場或觀點。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elegram




相關文章

  1. 麻省理工博士潘勤轩承认杀害耶鲁华裔研究生 疑为情杀
  2. 赵小兰亲妹赵安吉死得蹊跷 得州警方进行刑事调查
  3. 谷歌华裔工程师杀妻案提审 女方想离婚?前女友发声
  4. 河南南阳一学校宿舍突发火灾 大门被锁 13人遇难
  5.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6)
  6.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5)
  7.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4)
  8.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3)
  9.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2)
  10.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1)
  11.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0)
  12.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9)

關于我們 | 使用條款 | 隱私策略 | 聯系我們
©2024 時刻新聞 TN2024042702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