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農曆甲辰年 叁月十八
简体中文
登錄 | 注冊

教育避坑指南 - 妳的孩子不會成功就對了(14)


2023-09-30 时刻新闻 | 聽新聞 國語 | 聽新聞 粵語 【字號】

3.6 洗腦雞娃的全家桶套餐

不少雞娃家長可能爲自己的教育自豪。因爲從小教育好,管教嚴,沒有掉進大部分的陷阱。不管小孩自己的感受如何,至少從表面看是成功的把自己的娃培養成了壹個成績優秀,琴棋書畫,體育拔尖的優秀學生。身體沒垮,也無任何不良嗜好,考進名校指日可待。感覺已經避開了本文所有的坑。

但實際上,他們不知道,這種優秀學生尤其得到精英階層關注。因爲有能力的人永遠是統治者和權力階層的不穩定因素和挑戰者,因此必須得到控製以避免風險。所有的權力都痛恨自由的思想,而思想是知識分子價值所在。今天的優秀學生明天會成長爲社會的知識階層,意見領袖。所以“思想教育”(洗腦)是重中之重。不受控製的知識分子,壹定會被汙名化。在毛時代的中國,反右運動把知識分子打成臭老九;而在現在的美國,則極其相似的汙名化爲“極右勢力”。爲什麽有這種相似性?因爲中美的極權都是以左派共產主義方式出現的。曆史輪回,雖然這些共產運動在美國被包裝爲以“氣候變化”“平等”等光鮮概念的Woke文化,但內核都是極權。

所以妳的孩子越優秀,就越會被洗腦。所有優秀孩子的成長路徑都已經被滲透控製。不信我們列舉壹下。

到了高中,優秀的孩子會做什麽呢?演講和辯論很常見吧。演講這種主觀的東西,說是有評分標準,但實際上話題很重要。不信妳試試來個反LGBT的演講?這種話題,就是平時不用正確的代詞都有可能被開除,妳敢公開演講,妳是想退學吧?妳去演講比賽壹看,別的選手全是環保啊,少數群體權啊,be nice啊...爲什麽,因爲這些話題安全嘛。演講比賽的組織,讚助,全部環節都是資本控製的結果,早就是Woke重災區。

如果妳家優秀的娃課外興趣是演講,如果沒得獎申請常青藤體育學院就會有困難,所以妳娃是捏着鼻子也要按照人家的意思來說對吧?就算妳娃有出息,說我就不參加了,妳作爲家長爲了名校,估計也就屁顛屁顛的讓娃跪了,逼着被洗腦。雞娃家長之所以雞娃家長本身就是壹種順應社會的屈服,這裏面能有幾個硬骨頭敢不從?

辯論比賽也是壹樣,辯題都是帶節奏的,在很woke和更woke中選。而且辯論賽本身就是培養槓精的地方。中學辯論賽水平很低,很多東西如果概念定義清楚了根本沒什麽可辯論的。但是概念不清下,基本就是訓練詭辯。訓練詭辯也就算了,妳還得訓練哪怕是站在自己不同意的觀點壹方,也要理直氣壯的睜眼說瞎話的心態。妳要學會放棄良知和自己的觀點。學校老師教妳pro/con思維法,列個表做選擇,這其實就是所謂的‘庸俗辯證法’。不但沒法想清楚問題,還損害了正常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洞察本質的能力。因爲主流媒體會壓製不利的消息,所以用pro/con思維妳剛好就會被引導到他們想讓妳得出的錯誤結論上去。

同理寫作比賽也別想了,肯定也是帶節奏的。還有什麽領導力訓練,虛擬聯合國,這些基本上就是擺明了的洗腦培訓班。

妳說我們不去做這個,我們把成績搞好就好了。對不起,也不行。以閱讀理解爲例,現在的文章都是夾帶私活的花式洗腦,比如關於環境的,關於氣候變化的,關於大政府必要性的...寫作也是如此。也就是語言學科不用想了,要想高分,必須和“主流”站在壹起。就連最客觀的理科教什麽內容,都是精心策劃設計過的。教授‘科學’不如說是在教授‘科學教’。

然後各種針對優秀學生的夏令營,拓展班,各種計劃,各種獎學金...全都是被控製的。不知不覺就被洗腦了,就算不會,妳身邊的優秀同學的群體都是Woke的娃,妳思想不壹樣,豈不是夾着尾巴度日如年。

而整個學術圈的龍頭,也就是各大高校,更是思想控製的大本營(之後會有章節)。妳覺得高中已經夠左了,等妳考上大學再看看。到時候父母不在身邊,沒有影響,作爲成年人的大學生4年後會被洗的媽都認不出來。

雞娃和普通社會長大的同學還不壹樣。因爲雞娃的成長都拿去專注學習和課外了,沒有任何思想抵抗力和辨別力,對社會常識認識膚淺,對騙局毫無敏感。同時又遭到針對性的洗腦套餐暴擊,這就是爲什麽越雞越Woke的原因。40%的常春藤體育學院學生認爲自己是LGBT,其中也包括華人的子弟。妳幸苦壹陣,也就是把妳家公子培養成了公主而已。革命小將暑假回家,能不批判妳就不錯了。丟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教育成功,哪有什麽光宗耀祖可言?

3.7 名校的墮落和名存實亡的通才教育

前面我們講到華人家長的名校情結,還不要說大學,就連讀個高中都必須是名校。我們提到這其實是壹種‘避難所’思維。因爲精英階層對整個教育係統的係統性破壞,本來應該重視教育的大部分學校早已偏離了教書育人的初衷。這樣重視教育的家長別無選擇,必須紮堆到少數重點學校,重點班,名校,才能讓“重視教育”這種價值觀的相對集中,從而最小化外部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而這種避難所效應必然形成學校之間的兩級分化。

所有老師都喜歡教聽話的好學生,但隻有優秀老師才有資格選擇往好學生紮堆的“名校”跑。這樣的流動下名校的師資資源就會更強。如果名校是公立的,那麽就會帶來週邊校區房價上升。而學生家庭的平均財富提高,給學校帶來更多的資金和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增加,又可以提供更強的招生吸引力,導緻想進入名校的學生更多,競爭更激烈。競爭激烈後,進來的學生素質更高...而相反其他相對差的學校則壹路相反墜入向下的螺旋,越來越差。所以與其說是名校自己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機會,不如說是好學生紮堆造就了名校,本質上就是學校版本的馬太效應。

而所謂常青藤大學,就是這種馬太效應的大學版體現。這就是爲什麽,美國有這麽多高校,但最後發展到隻有少數幾個壟斷了大部分優秀學生生源。例證比如,美國本科的辍學率高達59%,但名校的辍學率隻有9%。錄取率越低,辍學率越低,是因爲這種淘汰下差的學生進不來,而併非學校教育質量的問題。在這種分流下,華人家長當然會擠破腦袋的往名校衝了。

前面我們也提到,在左傾思想的進攻下,高中教育正在慢慢取消重點班重點學校,家長們的避難所越來越少。但是家長們看不到的是,在同樣的進攻下,大學也是如此。家長們本希望能在大學,尤其是名校裏能接受到歐美經典的通才教育,但現實必定會讓他們失望。

經典的通才教育放在現在的教育環境下隻能是壹種浪漫主義的理想。原因很簡單,因爲初等教育的失敗已經讓其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如果進來的學生達不到通才教育的學識基礎,無論大學如何設置課程,僅僅4年本科又能改變什麽?

我們前面分析過,快樂教育不等於通才教育。在快樂教育下長大的壹代人連讀寫聽說的基本能力都有困難,怎麽可能突然4年大學間就神奇的變成博學多才的人呢?

即便是學習優異的雞娃群體也很難達到這個基礎。有如下兩個原因:

1)大多數雞娃的成績優秀是沿用了國內的應試教育學習方式,也就是學任何東西,首先關心考不考?如果不考就不學。就算是要考,難不難?如果不難,那麽就不需要培養太高的能力。上補習班刷題這種針對性學習的大有人在。但因爲考試難度已經大幅度降低,那麽按照應試的邏輯,爲什麽要學習考試範圍以外的知識,要培養考試不需要的能力呢?

應試心理下,華人做題家優勢爆棚,SAT考試滿分者比比皆是。哈佛大學每年有多達500個SAT滿分申請,妳能說這500個人能力都壹樣?站在哈佛角度,它即便也想收壹些真正博覽群書知識豐富的通才苗子,但這種素質拿什麽考核呢?

更糟糕的是,因爲考試評捲的官僚性局限性,真正優秀的有能力的娃還未必SAT滿分呢。把牛頓這類天才放今天考SAT,也許老人家運氣不好還會扣幾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滿分SAT不等於妳有能力,不是滿分也不等於妳不行。但大學沒有辦法甄別,於是大學就必須被迫用其他主觀因素招生,而這就帶來了更嚴重的問題,變態的篩選體製。這種體製又導緻整個招生變得可以被政治操縱和利用,這個我們稍後討論。

2)在精英控製下,很多重要知識,學校已經不再教授了。

學術自由是學校的靈魂。象牙塔本應該是兼容併包,百花齊放的。通才教育的基礎是,作爲初等教育的小學中學,應該給與學生壹個開放的思維,和廣泛的知識涉獵。但很可惜,很多相當重要的知識技能,已經被撤下,修改或淡化,而且極有可能是故意的。這裏列舉幾個典型:

知識刪除,比如關於科學起源的哲學內容。科學關心的是證偽,而不是證實。因爲所有的科學理論都是理論,而理論之所以被應用,是因爲迄今沒有找到證偽的例子,而不是因爲理論是對的。科學之所以是這樣,恰恰是哲學對什麽是知識討論的結果,既人的理性無法知道事物真正的真相。如果理解這些哲學起源,那就會認識到懷疑是科學研究的本質。會認識到“相信科學”這句話本身就否定科學。很顯然,在高中教育中,老師沒有教授這塊內容,科學知識是作爲不可置疑的‘權威’形式出現在教科書中的。作爲對應,各種質疑在高中也也不會被鼓勵。懷疑精神的缺失直接導緻創新的減少,不但如此也爲類似氣候變化這種科學騙局創造了大衆信仰空間。

知識審查,既把有爭議理論變爲無爭議理論去壓製矛盾敘事。進化論,凱恩斯主義,人類曆史....這裏面好多東西其實學術圈都尚未定論,但在選擇授課內容時,因爲滿足上層敘事,某壹類學說被選擇欽定爲唯壹正確。而其他理論則完全刪除,甚至汙名化,生怕學生知道其存在。

知識淡化。歐式幾何是邏輯論證的基礎啓蒙,是數學學習的精華。不管是誰,成績好不好都應該認真學習,但現在的要求隻是點到爲止,甚至在很多國家隻是選修。整個數學教育越來越重形式運算,輕邏輯論證。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教育的壹個重要目的,(數學教育不應該是用“有用沒用”來判斷,數學教育本身是培養思維基礎能力,而不是有用沒用這麽簡單)這種設定加速了壹代人邏輯思辨能力的退化,以至於主媒敘事上最簡單的騙局也無法被大衆識穿。

別說考試,連教都不教的東西,雞娃們怎麽可能去自學?該教的不教,該學的不學,更不要說各種亂入的洗腦內容,比如CRT、共產主義....這樣的大學前教育怎麽可能培養通才教育的苗子?高中畢業後有幾個能有廣闊的視野,知識儲備和格局?

名校招生後,大壹大二安排鼓勵學生做壹些跨專業學習,也頂多屬於做個通才教育的樣子而已。畢業後發現除了自己專業以外,依然什麽都不懂。不信妳看看現在畢業的專業人士,有幾個能跨專業全局思考?各自眼界就隻能盯着自己那塊專業自留地,看不到全局。所謂通才教育出來,跟專才教育毫無區別。這種螺絲釘,不應該是自由民主燈塔的美國教育該有的結果。

而在大學招生壹塊,因爲SAT考試太簡單無法篩選,但面子上又要保持傳統精英通才教育的典範,所以這些名校開始重視所謂的課外成就。用主觀的因素去判斷候選人是否多才多藝,涉獵廣泛。而本應該考察學術上的知識儲備是否廣泛,實踐中又慢慢蛻變爲要看藝術和體育特長和課外活動。不管什麽目的什麽形式,反正咱們華人的家長是妳要什麽我就來什麽,往往在功利之上忽略小孩自己的喜好和意願,但即便這樣也遠遠不夠。

名校是教育觀念的龍頭,被重點滲透控製非常正常。在這種控製下,對於這些主觀評價基礎上的招生標準,自然又在此基礎上進壹步變味。名校的招生也從培養人才變爲培養革命接班人,在政治正確下,亞裔細分等歧視性政策也竟然在眼皮子底下慢慢成爲主流。華人家長爲了考上名校,又是練鋼琴又是打羽毛球的,淨整些沒用的,結果折騰壹陣還不如黑人寫壹百個BLM有用。被連拒幾次後才開始思考整這些鋼琴體育..玩意的意義是什麽。(沒意義,就是折騰妳玩)

上梁不正下梁歪。被控製的名校用它壟斷的教育資源,從高校到高中,到小學...成功的從上而下的改變了整個教育生態係統。而通才教育除了口號,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實際上實施的是快樂教育,如果僥幸逃過快樂教育,最後頂多也隻能得到個打着通才教育名號的專才教育。在這種情況下,教育效果甚至還不如中國這種直接千軍萬馬競爭的真專才教育體係。

在現在的美國,隻有不到20%的本土學生有能力選擇STEM專業。https://www.zerohedge.com/personal-finance/less-20-american-students-choose-stem-degrees

而名校的STEM類,又充斥着全世界的留學生,其中來自中國和印度這種專才教育國家的留學生又佔了大部分。中國每年畢業的STEM專業博士將爲美國的3倍,而其中有7%是從美國‘學’技術回去的。https://www.forbes.com/sites/michaeltnietzel/2021/08/07/us-universities-fall-behind-china-in-production-of-stem-phds/?sh=7e09ab184606

失去了通才教育優勢,又沒有專才教育體製。現在暫時的領先,僅僅是靠老壹輩的人才儲備,技術先發優勢和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壹旦這些再失去,美國未來堪憂。

【未完待續】

【西行小寶】QiC



聲明:聲明:時刻新聞編輯發布的文章並不代表時刻新聞的立場或觀點。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elegram




相關文章

  1. 麻省理工博士潘勤轩承认杀害耶鲁华裔研究生 疑为情杀
  2. 赵小兰亲妹赵安吉死得蹊跷 得州警方进行刑事调查
  3. 谷歌华裔工程师杀妻案提审 女方想离婚?前女友发声
  4. 河南南阳一学校宿舍突发火灾 大门被锁 13人遇难
  5.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6)
  6.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5)
  7.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4)
  8.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3)
  9.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2)
  10.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1)
  11.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0)
  12.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9)

關于我們 | 使用條款 | 隱私策略 | 聯系我們
©2024 時刻新聞 TN2024042623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