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農曆甲辰年 叁月二十
简体中文
登錄 | 注冊

華爲公開“合法監聽”新專利 突破法律限製監控員工


2021-04-02 时刻新闻 | 聽新聞 國語 | 聽新聞 粵語 【字號】

天眼查App顯示,3月30日,華爲技術有限公司公布壹項名稱爲“壹種合法監聽的方法、網關設備、係統、存儲介質”的專利,公開號爲CN110326278B,申請日期爲2017年2月28日。

該專利摘要顯示,本申請公開了壹種合法監聽的方法、裝置及係統,涉及通信技術領域,能夠解決合法監聽中心無法合法監聽用戶設備的本地分流業務數據的問題。

這些消息傳出後,許多網友都懵圈了,“這是頭壹次聽說呀!怎麽回事啊?”“什麽情況?監聽了還合法嗎?”有人則調侃,“華爲這個監聽看上去很高級的樣子。”

據悉,這項技術有兩個關鍵點。

1.這個“合法監聽”專利,是針對用戶設備的,監聽的是壹種數據。

2.這種數據的監聽,之前應當是無法合法做到的,但依靠華爲最新的專利,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將其變得合法了。

通過技術手段,可以突破法律的限製,這個“新發明”真是厲害了。

隻是我不知道,所謂的“用戶設備”,指的是什麽,所謂的“分流業務數據”,又是什麽,對於公民隱私權保護,會否產生什麽影響。

面對網友們的擔心和疑慮,華爲官方恐怕需要給出壹個詳細的解釋。

華爲的“新發明”,讓人不免聯想起另壹則新聞。今年1月,百度公開壹種“員工工作狀態預測”相關專利。

專利的摘要顯示,本申請公開了壹種員工工作狀態的預測方法、裝置、電子設備以及存儲介質,其中方法包括:獲取員工的所屬組織信息、職位級別信息和通信信息;在此基礎上,提取員工與組織匹配表征向量,生成員工的時序特征,對員工的工作狀態進行預測。

該專利當時引起廣泛爭議,許多人懷疑,專利的實際用途是“監控員工,比996更高效地壓榨員工剩餘價值”,有人調侃“工程師們沒想到編程編了大半輩子,最後把自己編進去了”。

爲此,百度作出澄清,稱專利“是壹個管理上的‘人崗匹配’衡量方法,用於吸引、培養和保留人才,和996沒有任何關係”。

但這壹澄清,依然沒能完全消除網友們心中的問號。

發現壹個很耐人尋味的現象,眼下壹些互聯網和科技公司,非常熱衷於研究壹些與個人隱私權相關的專利。

比如,今年央視3.15曝光的萬店掌,這個擅長″偷臉″的企業,之前壹直吹噓自己個人臉識別的專利,看看部分專利介紹,就知道他們有多厲害了。

人們都說,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匮乏,處處被國外卡脖子,我看未必,至少個人的信息獲取技術上,我們某些企業的創新能力,早已把國外企業甩開幾條街了。

之前有媒體報道說,某公司以體恤員工爲名,爲員工安裝智能坐墊。直到某天,HR忽然問某個員工:“妳爲什麽每天上午10點到10點半都不在工位上啊?小心老闆扣妳獎金!”

消息傳開後,員工們頓時細思極恐。

淪陷的不僅是互聯網和科技企業,許多製造企業也在紛紛上線AI監工,攝像頭記錄下車間內所有工人的在崗情況,併監測他們的工作效率。

我看到壹件發生在某企業的真事:壹位工人去洗手間的時間超出規定時間3秒,馬上被捕捉到,月末結算時係統扣了他50元工資。

壹張數據大網密不透風,令人無處可逃。

這些智能而精巧的控製體係,這些令人恐懼的算法,背後都是壹個個專利所支撐。所以,某些曝出來的爭議“專利”,恐怕隻是冰山壹角。

壹個國家科技落後不可怕,可怕的是科技倫理的墮落。

如果背離倫理和人性,科技不僅不可能造福人類,反而是給我們套上新的枷鎖,帶來更多奴役和人性的淪喪。

令人不寒而栗的是,這壹幕幕似乎正在現實中發生……



聲明:聲明:時刻新聞編輯發布的文章並不代表時刻新聞的立場或觀點。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elegram




相關文章

  1. 麻省理工博士潘勤轩承认杀害耶鲁华裔研究生 疑为情杀
  2. 赵小兰亲妹赵安吉死得蹊跷 得州警方进行刑事调查
  3. 澳大利亚籍作家杨恒均被中国判死缓 澳外长表示震惊
  4. 谷歌华裔工程师杀妻案提审 女方想离婚?前女友发声
  5. 河南南阳一学校宿舍突发火灾 大门被锁 13人遇难
  6. OpenAI联合创始人阿尔特曼突遭罢免 已加盟微软
  7. 中国海军093核潜艇失事 55名海军官兵恐已死亡
  8.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6)
  9.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5)
  10.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4)
  11.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3)
  12.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2)

關于我們 | 使用條款 | 隱私策略 | 聯系我們
©2024 時刻新聞 TN2024042806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