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農曆甲辰年 叁月十八
简体中文
登錄 | 注冊

中美交鋒 美副國務卿訪華幾經波折 拜習會不容延遲


2021-07-21 时刻新闻 | 聽新聞 國語 | 聽新聞 粵語 【字號】

7月21日,據《美國之音》報道,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Wendy Sherman)週二(7月20日)抵達日本,展開其本週出訪東北亞行程的首站。不過,此行最受矚目的最後壹站,也就是,訪問中國的行程,壹度遲遲無法定案。幾經波折,國務院終於週叁(7月21日)晚拍闆定案,謝爾曼確定出訪中國,而且中國升高層級,安排外交部長王毅在天津會晤謝爾曼。

分析人士說,美中關係持續處於對抗和競爭中,有必要重啓對話,併展開合作,雖然合作之窗已“前所未有地在變窄”。

壹位中方知情人士週二(7月20日)向美國之音透露,中國已經同意讓外交部第二把手、副部長樂玉成與同爲美國國務院第二把手的副國務卿謝爾曼見面。因此,這位知情人士說:正在進行任內第二次出訪亞洲行程的“她(謝爾曼)肯定會來(中國)”。

對此片面消息,美國之音無法獨立證實。因爲當時,中美兩國官方也皆未有進壹步的公開說明。

不過,時值隔日,也就是週叁(7月21日)晚,美國國務院正式以書面新聞稿公布,謝爾曼將於7月25-26前往天津,會晤中國外長王毅,“以負責任地管控兩國關係。”

此趟遲來的中國訪問可謂幾經波折,也在過去壹週來引發兩國外交圈的熱議,因爲在此之前,各界壹度以爲此行無望,也擔憂美中關係會因此再下壹城。

回顧始末,美國國務院上週四(7月15日)首度宣布,謝爾曼本週將出訪日本、韓國和蒙古,但行程未提及中國,讓華盛頓的外交圈相當意外,也隨即引發媒體揣測。

謝爾曼訪華幾經波折

英國《金融時報》曾援引四位知情人士的消息指出,中國拒絕讓謝爾曼與她官階相當的樂玉成見面,隻同意讓她赴天津見在外交部副部長中排名第五、負責美大地區事務的謝鋒,美方於是緊急取消了謝爾曼出訪中國之行的計劃

另有猜測認爲,中美雙方在最後壹刻取消了謝爾曼的訪華行程,可能與拜登政府當時正準備對鎮壓香港民主的中國官員採取製裁措施有關。

不過,美中雙方都沒有把話說死。國務院壹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高級官員隔日(7月16日)立即澄清表示,如果壹切都安排妥當的話,美中兩國還在針對謝爾曼在最後壹站出訪中國的可能性,進行磋商。

這位官員說:“對於每壹次(訪問),我們都非常努力地與每個國家建立壹係列安排......我們正在與中國做出這些安排的過程之中。”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被問及此事時則叁緘其口。

謝爾曼確定出訪天津前壹天,南京大學南海協同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朱鋒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如果謝爾曼已經決定出訪中國的消息屬實,但中美雙方至今都未能完全敲定細節併公開行程,這說明拜登政府上台這六個月來,美中兩國的“磨合非常不順暢”, 兩國基於各自的政治考量,還存有壹係列的障礙。

學者:合作之窗前所未有地在變窄

朱鋒指出,美中兩國目前隻見對抗和競爭,合作之窗遲遲未見開展。

朱鋒說:“我覺得,合作之窗關鍵是怎麽定義?在什麽問題上合作?現在來看,這個合作之窗確實前所未有地在變窄,因爲壹係列爭議問題。”

他說,中國希望美國能減少對中國的打壓,但不管是香港、新疆人權議題,還是美國軍用運輸機近期降落台灣等爭議,美國都壹再踩到幹涉中國內政的底線,中國的反彈和不滿自然不在話下。

美國對中國的施壓近期逐漸升溫。美方上週對七名駐港的中聯辦官員祭出製裁,併就香港的商業風險發出警告,引發香港中聯辦和中國外交部分別做出“美國製裁廢紙壹張”和“奉陪到底”等的強烈反彈。

美國司法部7月19日還指控4名中國公民參與壹項由中國國安部主導的入侵電腦係統的全球黑客攻擊行動。美國更進壹步聯合英國等盟友公開指責中國國安部在全球實施網絡攻擊行爲,引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週二(7月20日)的例行記者會強烈反彈,他指控美方“此舉無中生有,顛倒黑白,完全是出於政治目的的抹黑和打壓,中方絕不接受。”

針對壹連串的美中交鋒,朱鋒說,就算謝爾曼天津之行真的成行,兩國副部長級的會談氣氛已經不佳,“雙方抱怨都比較大”。不過,即使兩國互相不滿的情緒升高,又即使美國國內“恐華、反華、嫌華、疑華”的情緒也高漲,朱鋒說,中美兩國還是要坐下來談,畢竟兩國都不希望進入新冷戰的局面,也不希望因爲任何壹方的誤判而導緻敵意升高。

沒有川普的川普主義

朱鋒說:“短期內,我覺得現在拜登政府剛上台,他的整個中國政策就是‘沒有川普的川普主義’,所以中方也當然很不滿。現在最重要的是,我覺得,不管現在雙方有什麽樣的抱怨,但是,恢復正常的接觸,啓動對話,這都是非常必要的。”

他認爲,美國國內的政治將是中美關係未來最重要的變數,不過,對華強硬已是拜登政府凝聚國內共識,併與共和黨在壹係列政策上交易的唯壹合作點,因此,他悲觀地表示,拜登政府幾乎在中國問題上沒有放軟的轉圜空間。

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胡逸山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同意,不隻美國持續施壓不放軟,中國也擺出了高姿態,例如在安排謝爾曼的會面層級上,似乎壹度有矮化美國的意味,又例如,近期美國提出設立美中熱線後,中方卻不領情地稱“多此壹舉”,看得出中美兩國的高層都要靠對抗來向內部的政治圈交代或鞏固其國內的治理和政權。

他說,雖然兩國在經濟上仍保有密切的往來,但美中的博奕已經和冷戰時期美蘇間的較量非常相似了。

胡逸山表示,美中自3月份的阿拉斯加會談爆出火藥味來,兩國的關係就“停滯不前”。因此,現在確有重啓對話的必要性,也有幫兩國元首高峰會,即未來的拜習會鋪路的急迫性,以免關係持續惡化。

他說,其實外界併不期待兩國關係能馬上回到正軌,隻希望透過對話,美中能避免出現比製裁更實質的惡化迹象,例如,兩國在南中國海地區有任何擦槍走火的衝突或交鋒。

胡逸山認爲,美中關係要出現有所合作的轉圜要靠最高領導人才能拍闆定案,因此,未來的拜習會至關重要。

胡逸山說:“中美合作的空間,還是需要中美的最高層,也就是習近平和拜登(來)敲定。那麽這些副部級官員間的交流,主要就是厘清各自的立場,再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避免各種的誤判等等。”

拜習會不容延遲

位於台北的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也同意,美中關係已經進入有競爭、有對抗、也有合作的“叁合壹”關係,因此,若再不開啓合作,關係不夠完整。他說,即便在合作面受挫,雙方還是要見個面坐下來談,才能讓這兩個核大國、全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的關係“保持在可管控的範圍”,而不是隻能透過媒體或非官方管道來交換意見。

同樣也是謝爾曼確定出訪天津的前壹天,黃介正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如果謝爾曼因層級安排問題而取消中國訪問行程,不僅不利於美中關係的長期發展,更會耽擱到未來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官式會晤、甚至拜習會的安排時程。

因此,黃介正建議中國放下任何不愉快的情緒,促成樂玉成和謝爾曼本週的對談,甚至最好安排外交部長王毅或中共政治局委員、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在會談之外、以巧遇的方式,也和謝爾曼短暫會晤,這將是開展雙方良性互動的最理想方式。

黃介正說,未來拜習會的最佳時機應是在多邊國際體係的場合,因爲對雙方都有面子,也不會有誰去見誰的不對等問題。他說,或許拜習會安排在印太四國鋒會後也是壹個可行的時機,因爲符合拜登政府“先盟友、後對手”的基調,而中國也可能會接受,因爲其對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叁個國家也不是完全沒有可操作的政治槓杆空間。

針對美中熱線的倡議,黃介正認爲,兩國元首早已設置熱線多年,但使用率的確不高,自1998年設立至今,大概隻接通了六次。而其他的高層熱線則不壹定接得通,例如,1999年南斯拉夫“炸館事件”或2001年南中國海“軍機擦撞事件”後,時任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始終無法聯係上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而退役後轉任駐華美國大使的普理赫(Joseph Prueher)手上即便有多個中共高層的電話號碼,但卻都無人願意接聽。

面對目前台海和南中國海的緊張局勢,黃介正說,兩國迫切需要壹個“避險機製”,也就是說,中共中央軍委的聯合指揮中心和美軍印太司令部間的熱線或對口必須要儘快設立或指定。他說,此壹機製比元首熱線更重要,因爲在這些區域若突發了任何危險接觸或誤擊等事件,併不需要馬上驚動兩國元首,這種誤會需要的是兩國軍事單位的立即溝通和化解,才不緻於釀成更大的危機或衝突。



聲明:聲明:時刻新聞編輯發布的文章並不代表時刻新聞的立場或觀點。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elegram




相關文章

  1. “气候变暖”宣传失败后的诡辩 如何确定“全球”最佳温度?
  2. 拜登政府秘密空运32万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拒绝披露机场
  3. 大型新冠疫苗研究显示新冠疫苗与多种关键疾病增加有关
  4. 塔克·卡尔森捅了左媒马蜂窝 独家采访普京全文翻译
  5. 整个未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 - 老萧杂说
  6. 塔克·卡尔森独家采访普京 讨论美国大选、气候变化及LGBTQ+
  7. 中国维权人士李翘楚被判“煽颠罪” 获刑3年8个月
  8. 澳大利亚籍作家杨恒均被中国判死缓 澳外长表示震惊
  9. 阿根廷总统WEF发表演讲 当面揭穿全球精英丑恶嘴脸
  10. 《嫌疑⼈孙任泽之死》 财新记者王和岩特稿
  11.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
  12. 清华大学铊投毒案罪犯仍逍遥法外 受害者朱令病逝

關于我們 | 使用條款 | 隱私策略 | 聯系我們
©2024 時刻新聞 TN2024042615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