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農曆甲辰年 叁月十八
简体中文
登錄 | 注冊

全球30%以上糧食被浪費  中美都是浪費的“超級大國” 需轉變


2021-09-23 时刻新闻 | 聽新聞 國語 | 聽新聞 粵語 【字號】

9月23日,據美國之音報道,國際組織和研究機構的數字顯示,全球每年供人類食用的糧食有大約叁分之壹被白白浪費或損失,中國和美國是全球糧食浪費最多的兩個國家。糧食安全專家和學者說,北京和華盛頓必須承擔減少全球糧食浪費的重大義務,美中在這方面合作對加強全球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數字,全世界每年估計有叁分之壹用於人類消費的糧食被損失或者浪費。糧食安全專家認爲,糧食損失和浪費對社會、經濟和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所有這些影響要求國際社會必須同時處理這些問題;因爲糧食損失和浪費它對糧食和營養安全、自然資源和氣候變化等方面,有直接和重大的影響。

斯德哥爾摩國際水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water institute)教授兼高級科學顧問簡·倫德奎斯特(jan lundqvist)對美國之音表示,儘管農民生產所有的這些糧食已經得到了報酬,但是糧食損失和浪費將會導緻大量的水、大片土地和其它資源被“徒勞”地使用。據估計,食品行業約佔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30%;即大約十分之壹的溫室氣體排放可能與食物的損失和浪費有關。

在倫德奎斯特看來,“暴食”(overeating)也屬於糧食浪費的範疇。他認爲,與暴食和營養不良相關的公共和個人成本相當巨大,在美國等富裕國家,這些成本相對較高,而在貧窮國家營養不良仍然是壹項基本挑戰。

“傳統論點的邏輯是,扔掉食物是浪費。對我來說,將暴食納入浪費的類別是很有意義的。如果壹個人或者壹個家庭購買大量的食物,吃飯時把大份的食物放在盤子裏,就有兩種選擇:要麽吃壹定量的食品,把剩下的扔進垃圾桶;要麽吃完盤子裏所有的食物。第壹種做法就是浪費,而在傳統意義上,則不認爲是浪費,” 倫德奎斯特說。

喬希·凱利(josh kelly)是美國佛蒙特州環境保護廳(vermont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固體廢物管理項目”材料管理科科長。

凱利對美國之音表示,浪費食物不僅會浪費金錢,而且造成勞動力、水資源、能源和自然資源的浪費。

“農民賣不出去的不好的農產品,他們往往會把它留在田裏腐爛,從而造成經濟損失。另壹方面,食物和食品廢料在被填埋的過程中,會產生甲烷氣體,這是壹種對氣候環境的超級汙染物,”他說。

北京ngo組織“公共衛生治理”(health governance initiative) 創辦人、公共政策學者賈平對美國之音說,糧食損失主要發生在貧窮國(撒哈拉以南非洲83%的食物在生產階段損失掉);而糧食浪費主要發生在比較富裕的國家。糧食損失造成窮者更窮,帶來嚴重社會和經濟問題,如農民爲了對抗災害而過度生產導緻食物單位時間內過剩而降價受損、缺乏收獲或養殖技術導緻返貧、經銷商採購時對水果外觀要求導緻大量浪費等。

“食物損失和浪費涉及巨大的金融、倫理和環境問題,併造成與加深飢餓與分配不公,以及全球南北差距。例如,全球每年損失和浪費的食物價值高達2.6萬億美金,是全球每年8億多挨餓人群所需食物的四倍,”賈平說。

解決溫飽未解決糧食浪費問題

多名國際學者2021年7月15日發表在科學雜志《自然》(nature)上的研究報告說,中國每年生產的糧食有接近30%被白白浪費掉了;其中人們外出在餐館就餐時造成的浪費佔了相當壹部分,但是更多的浪費發生在糧食的儲存和加工環節中。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全球糧食安全項目兼職研究員克裏斯蒂安·曼(christian man)博士對美國之音說,在中國每年爲人類消費生產的糧食中,據估計有27%是丟失或浪費的。

“目前,45%的浪費來自收獲後的處理和儲存,但隨着中國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化,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糧食浪費是由消費者產生的,”他說,“中國擁有全世界20%的人口,但隻有7%的耕地;中國可以通過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來獲得重大的環境和社會效益。”

聯合國專門機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駐中國代表馬泰奧(matteo marchisio)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援引中國社會科學院壹項研究的數字說,2016年,中國每年浪費1700萬至1800萬噸食物,這些被浪費的食物足以養活3000萬至5000萬人。

馬泰奧說:“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的另壹項研究表明,如果除了食物浪費以外,將糧食損失也考量進去,則損失的糧食超過3500萬噸,相當於中國所有糧食產量的6%。 ”

不過,馬泰奧同時表示,中國已經把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作爲其首要任務。包括數字技術在內的技術的廣泛採用,正在幫助中國減少收獲、收獲後、儲存、加工和運輸各個環節的食物損失。

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多位糧食安全和政策專家都提到了2020年由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起的“光盤”行動,認爲這項政治運動有助於提高民衆對糧食浪費問題的認識,減少食品在消費中的浪費。

克裏斯蒂安·曼博士,還是華盛頓非營利組織“公平農村轉型”(just rural transition)政策行動主管。他認爲,與美國相比,中國政府應對糧食浪費問題採取的是壹種更具監管的方式,“尤其是在食品鏈的消費者端”。

曼博士還提到,中國在2021年4月通過了壹項防止食物浪費的法律,其中包括禁止暴飲暴食的視頻、競爭性飲食和過量的剩飯剩菜,還包括了對過度購買食品和餐館浪費的罰款。

觀察人士注意到,今年9月9日至11日,中國政府在濟南主辦了首屆“國際糧食減損大會”,與50多個國家達成了10項共識。大會發布了《國際糧食減損大會濟南倡議》,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減少糧食損失與浪費,以加強全球糧食安全。

北京ngo組織“公共衛生治理”(health governance initiative)創辦人、公共政策學者賈平對美國之音表示,但總體來說,中國尚未形成對食物損失和食物浪費真正有效的應對策略。在生產和存儲運輸階段,存在着壹係列技術性瓶頸和管理問題,比如豬肉價格曾經高企,但目前由於生豬存欄量過多,導緻豬肉價格大幅下跌。

“在消費階段,不少國人尚留有愛面子講排場的習慣,吃喝之風也依然存在,消費的價格歧視和非市場化(比如體製內單位餐飲消費的更多補貼,而普通人群則需要支付更高價格) ,不成比例地影響到了貧窮和中下收入人群,同時對浪費和非市場行爲形成了激勵,”賈平說。

美國也是糧食浪費大戶

美國作爲全球第壹大經濟體,也是糧食損失和浪費最爲嚴重的國家之壹。美國的問題出在哪裏?

refed 是美國壹家全國性的非營利組織,緻力於通過推進數據驅動解決方案,來結束美國食品係統中的糧食損失和浪費。根據該組織的數據,美國有佔35% 的食品沒有售出或從未食用。

該組織說,這些食品的總價值相當於4080億美元,約佔美國gdp的2%,生產這些被浪費食品的溫室氣體排放,相當於美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4%。這些糧食中大部分被浪費,直接進入垃圾填埋場、被焚燒或衝入下水道,或者被留在田裏腐爛掉。

斯德哥爾摩國際水研究所高級科學顧問倫德奎斯特認爲,供過於求、暴食和有問題的飲食習慣是美國所面臨的主要挑戰。

“在西方國家,食品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相對便宜,供應量也有所增加,尤其是能量密度高而營養價值較低的食品。各種小吃和其它速食尋常可見,易於使用和存儲在家裏,而比高品質的食物便宜,” 倫德奎斯特告訴美國之音。

倫德奎斯特援引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說,全球平均糧食產量如果以人均大卡來計算,在2011-2013年期間已經接近6千大卡,熱量供應要比建議的攝入量高出接近3千大卡。這說明過去的若幹年來,全球人均糧食生產和供應已經穩步增長,的確是壹個前所未有的成就。

“但是,由於健康的攝入量要求保持不變(由於體力勞動減少,熱量需求可能會減少),這特別意味着食物浪費和暴食在邏輯上講正在增加,” 倫德奎斯特說。

美國佛蒙特州環境保護廳官員凱利告訴美國之音,在美國有多達40%的食物從未被食用過,而直接進入了垃圾處理站。據估計,垃圾填埋場產生的甲烷是美國第叁大甲烷來源,僅次於石油和天然氣以及農業。

“其中的壹些糧食浪費發生在農場上,有些發生在食品製造過程中,有些則發生在供應或者運輸鏈中;有些糧食浪費是發生在廚房裏,這包括商業和住宅的廚房,”他說。

北京公共政策學者賈平觀點呼應了凱利的說法。賈平認爲,美國食品浪費的主要原因,在於經銷商、零售商和飯店,傾向於通過廣告讓人們消費實際自己吃不掉的食物,但不成比例的收入支持(比如發放超市消費券)支撐了消費者的過度消費行爲。

“此外,超市普遍拒絕外觀不好的食材,造成了巨量的浪費,比如美國農業部對蔬菜水果的品質、大小、形態和成熟度都有規定;雖非強製,但零售商往往會採信,”賈平說。

北京和華盛頓減少糧食浪費的義務

美中兩國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以及全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然而,美國和中國雙雙成爲全球糧食損失和浪費的“超級大國”。

倡導糧食安全和節約的專家均認爲,北京和華盛頓在全球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的運動中,必須承擔格外重大的義務。

華盛頓非盈利組織“公平農村轉型”的克裏斯蒂安·曼博士對美國之音表示,美國和中國都沒有能夠解決糧食損失和浪費問題。美國政府應該爲企業提供基於證據的政策激勵和抑製措施,以減少自身生產鏈中的糧食損失和浪費;併且向消費者宣導,浪費食物對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影響。

“至於中國,除了關注消費性食品浪費外,政府還可以優先減少收獲後和運輸過程中的糧食損失和浪費;因爲中國大部分的糧食損失,都發生在食品供應鏈的這壹階段,”他說。

專家們認爲,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的全球行動,離不開美中兩個最大經濟體和國際間的合作;因爲華盛頓和北京在糧食領域的合作,以及與歐盟等其它重要國家的合作,將會給全球和全人類帶來利益。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駐中國代表馬泰奧說,儘管糧食損失和浪費是“局部”問題,但是卻會帶來“全球”影響;即對糧食安全、溫室氣體排放、自然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影響。

北京公共政策學者賈平表示,中美兩國在這方面的合作具有四個方面的現實意義。“有利於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有利於積極推動解決全球貧困和飢荒,以及由此帶來的人道主義災難和全球營養不良問題;有利於兩國的農業貿易和技術合作;有利於推動全球農業的係統性變革,爲解決糧食危機和糧食安全問題提供方案,”他說。



聲明:聲明:時刻新聞編輯發布的文章並不代表時刻新聞的立場或觀點。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elegram




相關文章

  1. “气候变暖”宣传失败后的诡辩 如何确定“全球”最佳温度?
  2. 麻省理工博士潘勤轩承认杀害耶鲁华裔研究生 疑为情杀
  3. 赵小兰亲妹赵安吉死得蹊跷 得州警方进行刑事调查
  4. 澳大利亚籍作家杨恒均被中国判死缓 澳外长表示震惊
  5. 谷歌华裔工程师杀妻案提审 女方想离婚?前女友发声
  6. 河南南阳一学校宿舍突发火灾 大门被锁 13人遇难
  7. 中国海军093核潜艇失事 55名海军官兵恐已死亡
  8.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6)
  9.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5)
  10.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4)
  11.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3)
  12. 教育避坑指南 -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2)

關于我們 | 使用條款 | 隱私策略 | 聯系我們
©2024 時刻新聞 TN2024042614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