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農曆甲辰年 叁月十七
简体中文
登錄 | 注冊

中國“清零”之戰背後的政治紅利 美國新冠真實死亡或隻有10%


2021-10-03 时刻新闻 | 聽新聞 國語 | 聽新聞 粵語 【字號】

10月4日,據《BBC News》報道,2021年,變異毒株導緻的新冠疫情壹直在中國境內此起彼伏。2月的廣州疫情,7月8月由南京機場擴散至多地的疫情,再接着是9月福建和黑龍江省相繼出現本地確診病例,至今尚未完全停歇。

全球科學界已達成共識,新冠病毒併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人類必須學會與新冠病毒共存。爲什麽中國的政策製定者依舊堅持清零目標?這併非簡單的公共衛生問題,背後還有政治經濟紅利和取舍間的博弈。

中國到目前爲止都自視爲清零政策的獲利者。2020年,中國通過執行嚴格的內外管控,讓疫情得以暫時消失,經濟迅速重啓,當年中國GDP同比增長2.3%,成爲全球唯壹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但2021年全球防疫格局和經濟復蘇趨勢正在發生變化。有專家認爲,中國的清零政策的可持續性堪憂,長期“閉關”會讓社會付出巨大代價。

清零的代價和收益

美國華盛頓大學病理免疫係何邁醫生對BBC中文分析稱,現在談長期絕對清零有壹種奢望的感覺,“清零需要達到壹些條件:現在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尚未清晰,談清零就不太可能。而且新冠病毒有很多奇怪的地方,本來新冠病毒的毒性應該隨着變異越來越低,但變異毒株Delta不是。所以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也還在更新。”

但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對BBC中文表示,“中國可能會從清零政策中受益,而不是爲此付出代價。”

李兆波認爲:“中國國內市場巨大。中產階級數量比美國要多,所以併不急於恢復人口流動。此外,如果邊境開放,人員流動意味着人員進出和資金的流入和流出。資金外流是(中國)中央政府所關注的問題。因此,中國併不急於開放經濟。西方的開放模式不能與中國相提併論,因爲中國的經濟始終是半開放,限製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

清零政策下,發現確診個案的中國城市會立即採取的多輪核酸檢測和嚴格的封鎖,限製居民出行。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房地產及金融學聯席助理教授胡榮對BBC中文表示:“這會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重大影響,帶來相當多困難和不便,同時大量的群體檢測也費時費力。但在當地的傳播得到有效的控製後,長期來講,如果疫情不反彈,社會和經濟生活則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得到較大幅度的恢復,同時比較安全的環境對人們的心理也有重要的影響,精神方面得到正面提升。”

雖然整體上中國經濟復蘇,生活恢復正常,但在微觀層面上,不少企業和個人受到極大影響。壹種觀點認爲,他們受到的影響和損失往往被放在中國經濟整體復蘇增長的大背景下,所以易被忽略。全民檢測對於病毒防禦的低效性和巨大的社會成本,屬於得不償失的做法。

9月福建出現疫情後,多個城市進行了多輪核酸檢測。常住人口爲500萬人的廈門,已進行至少4輪全民核酸檢測;莆田市常住人口約320萬人,也進行了多輪核酸檢測。

中國東北的黑龍江省九月底開始出現疫情,多市進行核酸檢測。截止10月4日,約壹千萬人口的省會哈爾濱已經進行五輪核酸檢測。其它城市也在進行多輪檢測。

除此之外,多地封閉管理造成企業停工停產,有壹些微小企業資金鏈斷裂導緻破產。這些損失的數據滯後,目前無法具體量化。

何邁認爲:“企業也是壹種生命。很多企業倒閉,就沒了生命。”

清零政策意味着對關口的嚴格管控,對人流和貨物的嚴格限製。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化學係教授、病毒學家金冬雁指,“中國嚴防死守的做法基本上算做閉關。長此以往,可能破壞中國改革開放這麽多年的努力。而封關也造成很多問題。”

疫情發生後,香港和中國內地嚴格封關長達600天,正常貿易活動受到嚴重影響。九月底壹名香港女警在打擊水上走私活動中犧牲。金冬雁指出,香港近期出現的走私問題造成女警犧牲,也是代價的壹部分。

此外還有幾十萬中港家庭因爲封關,其正常生活和交往受到影響,不利於兩地交流,造成很多家庭的生活的不便。金冬雁說:“對兩地人民的壹體化造成傷害。”

“政治紅利”

中國併非沒有意識到清零政策要付出的代價,但該政策爲執政黨合法性背書,併利於中國製度優越性的宣傳。政治紅利驅動之下,該政策得以繼續執行。

2021年的夏天,江蘇疫情擴散至全中國境內後,中國國內曾經出現過與病毒共存的聲音,但前中國衛生部部長高強嚴詞反駁,強調“要將新冠疫情消滅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公共衛生管理專家唐寧思博士(Dr Nicholas Thomas)曾評論稱,中國的清零政策是衡量(中共)合法性的關鍵指標。其確診病例/死亡比例相較於中國的人口規模來講,中國確實做得非常成功。

截止9月29日,中國14.5億人口中,約9.6萬人確診新冠病毒,4636例死亡。

但金冬雁認爲,運動式防控在短期內做得好,能將疫情控製住。但併不可持續。因爲這是用很大犧牲和代價換來的。長此以往,就隻會剩下擾民和資源浪費。

此外,在新冠死亡統計方面也存在口徑不壹的問題。截至目前,美國官方數據是,全國3.33億人口,3300萬例確診,68.9萬人死亡。

美國華盛頓大學病理免疫係何邁醫生的日常工作之壹是鑑定死因併頒發死亡證。他對BBC中文記者表示,美國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CDC)公布的新冠死亡數據存在“虛報”的可能。美國真正死於新冠的人可能隻有CDC公布的10%。

他解釋稱,美國甚至將死於車禍,恰好又檢測出感染新冠病毒的人鑑定爲死於新冠病毒。

未來的變數

在信息和研究更加公開透明的香港,研究顯示科興疫苗的有效力在幾個月後降低。中國可能急需壹款有效力更高的mRNA疫苗來幫助其提高疫苗接種率,以期達到用暫時的封閉物理空間的辦法來提高其國內新冠疫苗接種率的目的。

引進國外現有成熟技術是最快的選擇。但中國似乎傾向於自主研發mRNA疫苗。

截止記者發稿,中國尚未批準任何國外的mRNA疫苗,與此同時叁支中國國內的研發團隊正在進行mRNA疫苗的自主研發工作。

金冬雁指出:“中國疫苗的有效力確實不如輝瑞或者莫德納疫苗。如果真正尊重生命,就該讓中國民衆接種更好的疫苗。爲什麽打死不批準國外的復必泰疫苗?疫情再來,是會死人的。”

經濟復蘇的競爭可能成爲下壹個關注點。全球與新冠病毒的較量進入第二年,歐盟和美國等經濟體經濟復蘇勢頭強勁。

2021年上半年美國GDP同比增長6%;歐盟同比增長6.1%;中國同比增長12.7%。

而路透社則預測,中國下半年的經濟增速將進壹步放緩,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英國、歐盟和新加坡多地已採取與病毒共存的策略,逐漸放開邊境限製,恢復人員等往來。

與中國前衛生部長高強非此即彼的態度不同,香港大學微生物學係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爲“圍堵清零”和“與病毒共存”併不矛盾,他認爲應該能深入討論共存方針。

胡榮則認爲,“恢復速度當然也取決於新冠病毒自身的突變發展進程和相應疫苗及藥物研發的進展。壹方面,如果新冠病毒逐漸流感化,那麽全球防疫會相應的採取西方的與病毒共存的政策。但是如果新冠病毒繼續產生破壞力更強的突變,那麽全球防疫則會相應的採取更爲嚴格的類似中國的政策。我相信全球最後的疫情恢復都會從西方的與病毒共存政策和中國的清零政策的具體實踐中獲取重要經驗。”

“東西方的兩種政策各有特點,很難簡單比較,”她說。



聲明:聲明:時刻新聞編輯發布的文章並不代表時刻新聞的立場或觀點。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elegram




相關文章

  1. “气候变暖”宣传失败后的诡辩 如何确定“全球”最佳温度?
  2. 拜登政府秘密空运32万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拒绝披露机场
  3. 麻省理工博士潘勤轩承认杀害耶鲁华裔研究生 疑为情杀
  4. 赵小兰亲妹赵安吉死得蹊跷 得州警方进行刑事调查
  5. 大型新冠疫苗研究显示新冠疫苗与多种关键疾病增加有关
  6. 塔克·卡尔森捅了左媒马蜂窝 独家采访普京全文翻译
  7. 整个未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 - 老萧杂说
  8. 塔克·卡尔森独家采访普京 讨论美国大选、气候变化及LGBTQ+
  9. 中国维权人士李翘楚被判“煽颠罪” 获刑3年8个月
  10. 澳大利亚籍作家杨恒均被中国判死缓 澳外长表示震惊
  11. 谷歌华裔工程师杀妻案提审 女方想离婚?前女友发声
  12. 河南南阳一学校宿舍突发火灾 大门被锁 13人遇难

關于我們 | 使用條款 | 隱私策略 | 聯系我們
©2024 時刻新聞 TN20240425182645